自然的节奏,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寒冬来临、气温下降,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到了冬天都要冬眠,尤其是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居多,整个冬天呼呼大睡、不吃不喝,直到来年春天才会渐渐苏醒。
冬眠是一些动物抵御寒冷、维持生命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一种生存本领。
而人类是顶级的捕食者,所处的环境和食物供应,决定了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冬眠来躲避恶劣的气候或天敌。天冷了,我们只要多穿一些保暖衣物就能正常活动了,并不需要躺在被窝里不吃不喝、睡大觉。
因此,动物冬眠相对人类而言,不得不说真是一种神奇而又令人羡慕的现象。
01动物奇妙的冬眠现象
生活在温带、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以及一些哺乳动物,例如熊类,到了冬天都会进入冬眠状态。
科学研究发现,冬眠动物一年要经历3种状态:活动状态、冬眠状态、苏醒状态。
夏秋两季,大多数动物非常活跃,积极外出活动捕食,以便在体内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抵御寒冬;到了冬季,开始进入若干个冬眠周期;春季万物复苏,动物从冬眠中苏醒,并逐渐开始正常的活动。
冬眠表面上看像是长时间处于睡眠中,实际上冬眠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睡眠,并且不同动物的冬眠状态和周期也会有所差别:
间歇性冬眠
一些动物冬眠时,期间会醒来好几次,吃些东西补充点能量后又会再睡,例如松鼠等小型恒温动物。
介于睡眠和冬眠之间
大型动物如熊,到了冬天会找一个大树洞,躲在里面安安静静地度过漫长的冬季。不过熊在冬眠时体温只下降几摄氏度,眠时醒。
冬眠时的熊,仍有警觉性,一旦有些风吹草动,立刻惊醒过来。
深度冬眠
刺猬、榛以及蝙蝠等动物,冬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度睡眠中度过的。例如刺猬在冬眠时,呼吸变得极其微弱,每分钟心跳仅10-20次。
研究人员发现,一只清醒的刺猬放到水里几分钟就会被淹死,而冬眠时的刺猬在水里30分钟也淹不死。
一些动物冬眠时更加神奇,会进入僵冷状态,生命活动几乎完全停止,体温降到极低,甚至接近冰点,例如青蛙、壁虎等。
还有一种动物,冬眠对其生存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十分“怕冷”,完全进入休眠状态后毫无自保能力,甚至可能会在冬眠时一命呜呼。
它就是地球上进化得最奇特、最吓人的脊椎动物--蛇。
02冬眠时的蛇
提到蛇,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恐惧心理,身体像一根软管,四肢全无,能吞下比自己重数十倍的动物,一些种类的蛇甚至还能喷出致命*液。
关于蛇的起源,科学界至今没有准确的定论,有的科学家认为蛇起源于海洋爬行动物--沧龙,有的科学家认为蛇是由陆地上的蜥蜴类群进化而来。
南方地区的蛇,一般从每年11月下旬开始冬眠,到次年3月中旬结束。
不过别看蛇是冬眠动物,在自然条件下,蛇在冬眠中死亡的比例很高,大多数是因体温过低而被冻死,还有一些是被其他动物吃掉。
蛇进入冬眠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气温降到15℃左右时,蛇会开始减少进食;当气温再次下降到6℃时,蛇会停止活动,赶快钻进洞穴冬眠;当气温降到2-3℃左右,蛇便会盘曲不动,处于完全麻痹状态。
由此看来,蛇进入休眠状态,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适应的。如果温度达到-5℃或蛇的体温下降到-2℃,许多蛇很有可能会被冻死。
完全进入冬眠期的蛇,毫无反击抵抗之力,即使拿针刺它,也没有任何反应了。
我国大连旅顺有一座蛇岛,岛上生活着多万条,然而它可不是蛇岛上的唯一霸主。岛上生活有一种叫做褐家鼠的鼠类,性情凶猛、生存能力极强。
当蛇一旦进入冬眠期,鼠的机会就来了,冬眠的蝮蛇“任鼠宰割”,瞬间就成了褐家鼠的美味佳肴。因此,当地还这样一种说法:“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03为什么蛇还非要冬眠?
蛇原本是老鼠的天敌,专门以鼠为食,可在冬眠期蛇转而又成了老鼠的口中之食,那为什么蛇还非要冬眠?
蛇是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每当寒冬来临,蛇的体温下降,便会不吃不喝,把身体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采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
虽然在冬眠期的蛇类确实对自身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冬眠也是它们在严冬下的一种极端生存方式。与此同时,蛇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死亡率。
为了避免自己被冻死,蛇对冬眠的环境是有要求的,一般会选择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冬眠的场所。
此外,蛇通常不会“孤枕独眠”,冬眠时通常都是群居,成千上万条蛇靠着彼此相互取暖,场面十分壮观了。
不过对于冬眠的蛇,我们人类还是不能大意,没完全进入休眠麻痹状态的蛇,还是会照样咬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热带赤道地区,没有寒暑之分,只有旱季与雨季之别,那里的蛇是无需冬眠的。
为了自身安全起见,无论蛇是处于哪种状态,都万万不要去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