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考释
TUhjnbcbe - 2023/3/29 20:29:00

论晋城市府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的造像特征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04期

陈妮娜(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

摘要∶晋城市府城五皇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中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二十八星宿彩塑造像。从彩塑造像创作手法的写意性、意象性等方面介绍二十八彩塑造像的特征,为了解、继承和发展山西道教彩塑艺术提供了生动可靠的实物材料。

府城玉皇庙是山西省晋城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缘于庙内尚存的尊彩塑、约m2壁画和现已失传的孔雀蓝琉璃构件。玉皇庙整体气势恢弘,尤其是现存的彩塑造像精美绝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该庙中最具价值的文物是后院西庑占地m的二十八星宿彩塑造像,位于西庑配殿砖台之上,向东正坐22尊,南北向者各3尊,塑像一字排开,平等并列,是宋朝时期保存比较完好的系列造像,其动物和人物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将星宿拟人化表现最完美的作品。

一、二十八宿彩塑的由来

“据有关专家推断,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塑于元代,有人认为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作品,但迄今未找到真凭实据”。原晋城市副市长赵学梅根据现存于庙中的碑刻,用传统的逻辑反证法,将二十八宿的成塑年代确定为宋熙宁年间,进而推及塑像为泽州当地工匠作品。

二十八宿彩塑充分展现了二十八星宿的多层次含义。雕塑者将二十八星宿塑造成世俗的人物形象,将其性别、形象、年龄和配饰区分为金、木、水、火、土、日、月7种属性,又将动物作为人物的配角塑于主像旁,成为构图的一部分,塑造了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二十八宿彩塑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雕塑工艺精湛。本文结合宋代彩塑艺术特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二十八宿彩塑的造像特征,为保护和传承山西道教彩塑提供参考。

二、二十八宿彩塑的造像特征(一)造像创作的“写实性”

“写实”是指如实地描绘事物,并能达到与对象基本相符的境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都是在描述真实存在的物象,而非抽象的符号。

二十八宿彩塑造像源于神祗,又贴近于平民。《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有对二十八宿状貌之描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卵日同行,衣青苍衣”“角星神……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亢星神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21古代劳动人民为认知、辨别、尊崇星宿,将二十八宿塑成28位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使二十八宿塑像贴近生活,便于传承。

中国传统塑像膀大腰圆,而二十八彩塑造像借鉴吸收了西方雕塑手法,宿像肩宽而腰细,鼻子高挺,人体比例恰当,消除了人神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就连松弛的眼袋、细微的表情、衣服上的打结等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以“心月狐”为例,他面向左侧,张嘴高吼,怒目凸眼,头发随着转身的力度向后飘动,上身及腿脚袒露于外,肌肉暴起,左手向左出击,右手手指张开,左腿盘起,右腿前蹬,表现出武士雄健和无穷的内在力量。

(二)造像创作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侧重于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表达。把情感和想象放在首位,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个性化。“浪漫主义”的表现使艺术家的情感在创作中得以表达,抒发其美学理想。

二十八宿彩塑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造像神形兼备、突出人物的心灵世界。艺术家借助想象力把神将、仙女、降龙伏虎、呼风唤雨的潜力表现得活灵活现,将神仙们超凡脱俗的外形、崇高睿智的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彩塑艺术家将写实与想象结合,运用中国古代传统彩塑手法,把二十八宿星座方位与人、动物、宗教教义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完成了由人到神灵的升华。

亢金龙是表现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见图2)。在九尊女神像中唯一采用发怒形式,飞动的头发向上冲起,带动两个大耳环在虚拟中大幅度晃动,与胸前的璎珞和胸花碰撞。脸部五官肌肉拉动,嘴巴形成喊叫状,凤眼因怒而吊、炯炯有神,随着面部情绪的加重,身体哗然向右转去,左手用力挥向右边,拉动红色深衣大幅度摆动,无意识地露出了里边的白色单衣。雕塑师把握了生活中的精彩一怒,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增加了塑像的体量和结构的力度。

(三)造像创作的“意象性”

“意象说”属于艺术和美学范畴,包含“意”与“象”两个概念。“意”就是意义、义理,具有抽象性和哲理性。只有“圣人”可以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各种高深道理,并通过创造形象来象征比拟,这就是表意之象。三国时期的王弼在《周易略例·表象》中说∶“夫象,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都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明确解释了“象”是由主观的“意”而生成,其“得意而忘象”理论说明了,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为表达内心的“意”,可以不拘泥于客观的物象。艺术创作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为目的,艺术品不能离自然太近,二者之间要有距离,在似与不似之间,能够比自然传达更多的信息,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思想情感的存在二十八宿彩塑造像重于意象表达,具有写意的审美特征。作品不受比例、解剖、逻辑关系的限制,甚至以奇怪荒诞的形态出现,区别于其他雕塑。

壁水输是“意象”表达的代表作品(见图3)。壁水翁女神塑造的是一位青年女性颈部稍前倾,嘴角微翘,俯首下视,庄重宁静的神情中露出含蓄的微笑。鼻直唇红,体态婀娜,衣褶繁复而飘动,异常宁静,消解了人间烟火气。虽脸部残破,却未失风采。

(四)造像的“世俗化”

“世俗化”最早由西方宗教社会提出,主要形容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宋朝道教文化繁荣兴起,道教造像艺术相应发展,吸收了唐朝佛像造像的技法,也融入了世俗化的特色。

二十八宿大多面朝东,三像朝北、四像朝南,拱手捧笏,持雉放鸟,训狗侍羊。雕像中有正有侧,有坐有蹲,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文有武,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绶带的飘动,披帛、衣角的飘起,眉眼的挑动,体现了宋代造像的世俗化。

二十八宿中大部分女神高髻花冠,领子开得较低,出露颈部,衣服色彩华丽。“宋代在元丰六年就在(治府)成都之东,建立锦院,募*将五百人织造,到南宋初又织造锦绫被褥等。宋代文化注重细节、局部。宋代的织绣染色技术大发展,当时的织绵花样繁多。”神像衣着以褐红、绿色和石榴红为主,千重万叠,风飘袂起,展现了中华民族襦裙礼衣的魅力。

头巾、冠、帽在二十八宿彩塑造像中出现较多。“妇女花冠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宋代花冠则用罗帛仿真花做成。宋人尚高髻,上高直耸,高及三尺”。5二十八宿中,九尊女像,七尊为高髻花冠。十九尊男神,七尊为武士,两尊戴东坡巾,一尊戴风帽,其他男神头带高冠,冠缨飞动,配以宽袖襦袍,脚下露出高头屐。男神无论年龄,皆穿襦袍,衬出了老年的稳重、中年的儒雅和青年的俊逸。星日马绿色长袍庄重潇洒,奎木狼皂白长袍衣冠楚楚,张月鹿乳白色长袍文静谦和。胃土雉、毕月乌、女土蝠是老者形象(见图4~6)。面部干瘪下垂、肌肤松驰、长髯飘胸,如同晋城地区的乡村老翁,天真达观,生性快乐。胃土雉神衣服简洁,追求朴素而丰富的平民生活,头戴风帽,手抚卧于腿上的雉鸟,和蔼善良,随意盘起一条腿,带起了襦袍的下摆,裙衣简约。三尊雕塑生动写实,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宋代雕塑人性化、世俗化的特点。

三、结语

晋城市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造像具有较强的写实特征和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彩塑借助宗教色彩表现了变化丰富、想象奇特、形态怪异的内容,体现了宋代彩塑的时代特征和道教的艺术特点,为了解、继承和发展山西道教彩塑艺术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材料。

参考文献∶

同文儒.中国雕塑艺术纲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樟.泽州府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市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沧桑》年04期荣国庆

摘要本文通过对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中人物段直生平及蒙古统治之初地方*治管理方式作全面考释,以解《元史》之误,《新元史》之缺,为金元之交的战争和元初统治*策变迁提供研究资料。

关键词碑刻文献刘因段直《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

《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原在山西省晋城市郊区下村镇中村。至元二十七年()立,刘因撰并书。刘因《静修集》《山西通志·金石录》《山右石刻丛编》《泽州府志》《晋城金石志》皆全文收录。文叙金末元初晋城人段直乱世起兵、投元、兴学事迹。因此文涉及金、元之交战争局面,及元初统治*策,元初理学在金、元传播情况诸多史实内容,受到历代研究元史专家注意,但人皆取片玉以断已意,并不作全面考释。本文试图结合山西省晋城区域现存碑刻文献相关者及历史文献、前人解说,对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中人物段直生平及蒙古统治之初地方*治管理方式作全面考释,以解《元史》之误,《新元史》之缺,为金元之交的战争和元初统治*策变迁提供研究资料。不足之处,就教于方家。

一、段直生平考

段直,金元之交泽州晋城人(今山西省晋城市辖区城区),元史有传,但对他的生平语焉不详。《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提及时间及其生平的有三处

“公讳直,字正卿,姓段氏。世为泽州晋城人。少英伟,有识虑。甲戌之秋,南北分裂,河北、河东、山东郡县尽废,兵凶相仍,寇贼克斥。公乃奋然兴起,率乡*族属为约束,相聚以自守。及天子命太师以王爵领诸将兵来略地,豪杰并应。公遂以众归之。事定,论功行赏,分土传世,一如古封建法。公起泽,应得泽,遂佩*金符为州长官,凡廿余年。”

“今上在潜邸,有以公兴学礼士闻者,嘉之,特命提举本州学校事,未拜而公卒,年六十五岁。”

“后三十三年,绍隆遣其子倪、从事李蒉,持公行状及庄静所作州学记,造某所获赞倪代绍隆拜曰∶‘请先生铭先公。’”

“卒于甲寅三月,六月而葬,葬建兴乡少城里先茔。”《元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七十九》说∶“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四十二》说∶“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木华黎略地河东,直率众归之。承制授泽州长官,兼潞州元帅府右监*,佩金符。”

三处记载多有抵牾。段直的起兵时间,《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提到为“甲戌之秋,南北分裂,河北、河东、山东郡县尽废,兵凶相仍,寇贼克斥”。《元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七十九》则为至元十一年,《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四十二》为“木华黎略地河东”时。查金元年代表可知,至元十一年是甲戌年,公元年,此时忽必烈已建立了稳固统治,没有发生南北分裂的局面,可知甲戌年并不是指年。据《金史》金末,蒙古加强对金中都的进攻,4年之间(~)三次围困中都城。贞祐二年也就是甲戌年()五月,金宣宗于蒙古退兵之后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宣宗初留皇太子完颜守忠与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本名完颜福兴)同守中都,七月复召皇太子赴南京,实际上已放弃中都"。此时金*与蒙古*在泽、潞、河东之地展开拉锯战,局面混乱。木华黎分别在癸酉秋()、丁丑八月()、辛巳()三次进攻泽州,金朝也三度复泽潞"。可见段直起兵是在年,而不是至元十一年(),元史有误"。

段直起兵之时,泽州尚处于金统治之下。金宣宗兴定间也就是木华黎二次进攻泽州(~)年,泽州太守王珍降元甲,之后王玉以兵守。辛巳()木华黎第三次进攻泽州,石抹孛达儿留兵守。这次进攻给金统治泽州以沉重打击,当地豪强纷纷归附,《泽州府志》记载∶“木华黎进兵,临泽潞,降其民六千户。”《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及天子命太师以王爵领诸将兵来略地,两河山东豪杰并应。公遂以众归之。”太师是指木华黎,公元年,木华黎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全权指挥攻金阴。《元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七十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世祖是忽必烈,此时金国已亡多时,更无略地晋城之说,元史有误。《新元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四十二》∶“木华黎略地河东,直率众归之。”可见元太祖铁木真令木华黎进攻泽州时,段直投元,幕府承制,归潞州元帅府右监*管属。据《泽州府志》职官志晋城长官此时为石抹孛达儿,当时此地有驻*管理,*队管属归石抹孛达儿”。之后尽管金两次光复泽潞厚,但此时泽州已是蒙古人实际统治区域。

《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事定,论功行赏,分土传世,一如古封建法。公起泽,应得泽,遂佩*金符为州长官,凡廿余年。”事定当是指金亡,年金亡,到年段直去世,计21年。段直任泽州长官期间做了很多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兴学,并延请当时名儒李俊民出任泽州教授,影响很大。《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李俊民在金时,以明经为举首,后国朝亦被累征,赐号庄靖先生。盖有道之士也,是时方避地河南,隐约自处,公迎而师之。凡泽之名士散在四方者,亦必百方招延,必至而后已。故不五六年,州之学徒通经预选者百廿有二人。”此处只言事而没有明确时间。然《元史·李俊民传》不言其事。考《泽州重修庙学记》∶“我侯之敦谕举子就两府试,预选者百二十有二人……我侯之功何以报从祀学宫。不才搁笔砚久矣,闻其歌而说之,特书于石,以俟木铎之采焉。”可见李俊民晚年受邀任泽州教授,但确切年月为何时?考《泽州金石志》李俊民撰写碑铭最早为《重修阳台万寿宫记》,年立。《重修学庙记》(年立)记载百二十二人预选之事,与《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不五六年,州之学徒通经预选者百廿有二人”时间相吻合,可见段直年延请李俊民到泽州任教授,开创元朝泽州教育发展的局面。

段直死于甲寅三月,当为年。33年后刘因为其撰写碑铭,其碑立于年。可以推断无谬。由此可据《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大致勾勒段直生平

年(庚戌)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宋光宗赵惇绍熙元年),段直出生于泽州府晋城县。

年(甲戌)金宣宗完颜珣贞祐二年(宋宁宗赵括嘉定七年),段直在家乡起兵。

年(辛巳)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五年(宋徽宗赵佶宣和三年)段直归降蒙古*,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

年甲午天兴三年(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蒙宋联*灭亡金国。段直承制授泽州长官,兼潞州元帅府右监*,佩金符。

年(戊戌)元太宗木亦坚汗窝阔台十一年(宋理宗嘉熙三年)段直在泽州兴学,请李俊民出任教授。

年3月(甲寅)元宪宗蒙哥汗四年(宋理宗赵昀宝祐二年)段直在任上去世。

二、蒙古统治初期的泽州地方管理方式演变《泽州府志·职官志》晋城长官在段直之前有王玉、石抹孛达儿,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推出蒙古对泽州地方统治在段直前经历了三任长官

年~年木华黎攻泽潞,泽州陷落后光复,王珍为太守。

年~年王玉随木华黎攻泽潞咀,泽州太守王珍降元。有驻*驻防,归王玉管属。

年~年石抹孛达儿随木华黎再攻泽潞,段直投蒙古*,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有驻*驻防管理地方事务,归石抹孛达儿管属。

年~年段直任泽州长官。

其他不论,主要以段直为主,从其起兵原因分析蒙古统治之初的基本情况。《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甲戌之秋,南北分裂,河北、河东、山东郡县尽废,兵凶相仍,寇贼克斥。公乃奋然兴起,率乡*族属为约束,相聚以自守。”《元故忠昌*节度使郑皋墓碑》中说∶“金季丧乱,四方盗贼猬起,公率义旅镇遏之,无敢犯境者,一乡赖之得安。”碑传虽没有明确说明他们避兵、抗蒙的意思,但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可看出当时金朝民众对蒙古兵的恐惧与避蒙古兵及自保的普遍心态。金朝后期已趋向没落,蒙古的侵掠使得金朝的**迅速崩溃瓦解。面对蒙古的强劲兵势,金*难于招架,望风披靡。面对强敌的入侵,平民百姓自然不会寄希望于金朝*队、官吏的保护,也只有“团结为兵”,聚众自保,抗御入侵的强敌、剽掠的金*及乘乱劫掠的盗贼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段直聚集起兵,以自守。加之年太守王珍投降,进一步强化了段直聚兵自卫的历史意义。

赵文坦《金元之际汉人世侯的兴起与*治动向》认为蒙古*的侵掠,对华北地区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惨重的破坏。蒙古在对敌国的侵掠过程中,实行野蛮的屠城*策,“*法,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段直领导聚集的地方武装为保全自己做了怎样的斗争已不可考,但从上文的推断不难看出,在金*权对泽州失去了实际控制权之后,他仍坚持斗争了4年之久。后蒙古*调整了战略部署,其战争行为也从原有的掠夺式进攻改为了占领管理。《元史·木华黎传》∶“十二年春,觐太祖于土拉河。秋八月,诏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谕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赐大驾所建九游大旗,仍谕诸将曰“木华黎建此旗以号令请将,犹朕之号令也。’乃建行省于中都,以略中原。”经略,也就指出了进一步占领统治中原的意图。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木华黎对中原地区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十三年,自西京逾大和岭入河东,攻太原、忻、代、为州长目。这表明像我且这样仗障蒙古*的汉人成为了汉人世侯I2,他们集*、民、财权于一身,称霸一方。在权力继承上父子相袭,兄终弟及。在很大程度成为了蒙古人维护其统治的地方武装。

段直为了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实行有效的、巩固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制度,首先是体恤民情,鼓励流亡百姓返乡,并对有田地、无田地之人区别对待∶“公见泽民避兵者多未复,乃藉其舍业于其亲戚、邻人户。末约曰∶‘俟主还,与之∶户如故分,出赋如业。’是以民多还集。且户额少而丁业优,故赋轻而易足兵,后屡饥,其还民无产者,复不能自生。公为出粟食之,不使流散。”明

变通“新法”,提供宽松的*治空间∶“时新法藏亡甚严,乡民不一一晓知。泽当诸*往来之冲,病俘多亡留民家者,若以蒇论,籍没从坐,保伍为空。公乃豫为符券,为官使收养,以俟诸*物色者。后凡留俘家,皆得以不蒇释,州民被俘他郡者,公多为购得之。兵死暴露者,公必为收瘗之。”“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地方*治经济稳定,其结果是“当大变之余,兵气未已,生意未复,而泽风翕然已为乐土矣”呵。

在加强*治经济管理同时,为了保存中原文化的传统,加强文化建设,从年起至年,泽州辖区内重修学庙(),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修葺庙宇、道观13座"。段直曾卖田购书,以供泽州学子读书,成为千古佳话,《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言∶“公大修庙学,堂筵、斋庑、庖厨惟备。仍割负郭良田千亩,购书卷以给之。”《重修庙学记》中言“逮我侯段公之镇是邦也,莅*之隙,专致力焉……孰若我侯购求多方∶私家所藏,麾下将佐及趋走吏所得,莫不出之……我侯取附郭田千亩以给之。言语之中可见全民兴学盛景。”

段直非常清楚,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更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于是他想方设法延纳流落在各地的汉族士大夫,值得一提的是请金代状元李俊民出任泽州教授,其史证渊源上文已述。

作为元代滞留北方的理学家刘因在《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中对理学在泽州得以传承也表示出了少有的赞美之辞∶“宋治平中,明道程先生为晋城三年,诸乡皆立校。暇时亲至,为正儿童所读书句读。择其秀异者,为置学舍粮具,而亲教之。去邑经十余年,服儒服者已数百人。由是,尽宋与金,泽恒号称多士。”“今上在潜邸,有以公兴学礼士闻之,嘉之,特命提举本州学校事,未拜而公卒,年六十五岁。”17对于段直为传承理学所作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说明了理学思想在元朝时期也深受统治者重视。

刘因在《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言短而志深,借一人之品评,对金元之交的人物、*治、*事形势作了精辟论述,语言精当,史实把握准确,实为碑铭中精品。后人写史,虽以此为据,但失实之处,令人叹惜。然百密也有一失,文中所提“庄静所作州学记”不知所指,考《泽州府志》《庄靖集》当是指李俊民所撰《重修庙学记》。《重修庙学记》以对比手法对段直在泽州兴学之事给予描述和赞美,文中所提必为此记。锱铢必较为失,与其文整体相较,只是吹毛求疵,后生枉言。参考文献∶

金史·本纪五.

(清)朱樟.泽州府志·艺文志·纪事.记载∶元光元年七月,上*公完颜开复泽州正大元年九月,枢密判官移剌蒲阿复泽潞六年八月移刺蒲阿再复泽潞。

漆永祥《汉学师承记》考异∶《段直传》“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考异》卷一oo《元史十五·良吏传二》∶“今泽州凤台县有刘因所撰直《墓碑》,文字完好,所书事迹,与《传》略同,而《传》所书年代,与碑大相剌谬。《碑》云∶‘甲戌之秋,南北分裂,河北、河东、山东郡县尽废。’甲戌者,元太祖之九年,金贞祐二年也。是岁,元兵围中都,金宣宗迁汴,故有‘南北分裂’之语。而《传》乃云‘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以其岁亦在甲戌也。曾不思至元之初,境内宁谧,河北诸路安有寇盗充斥之患乎”

(清)朱樟.泽州府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元史·木华黎传》∶元史丁丑八月,诏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分弘吉刺、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及吾也而契丹、蕃、汉等*,并属麾下。且谕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元史·石抹孛迭儿传》木华黎以孛迭儿可用,奏释之,因请隶麾下,从平高州。乙亥,授左监*,佩金符。

《泽州府志·职官志》∶"石抹孛达儿,授左监*,从木华黎定泽潞诸州。《元史》也为左监*,此处疑碑铭有误。当为属左监*。

⑧清)朱樟《泽州府志·艺文志·纪事》记载∶正大元年九月,枢密判官移刺蒲阿复泽潞∶六年八月移剌蒲阿再复泽潞。

原在泽州府文庙。蒙古丙午年()立。李俊民撰。碑叙泽州长官段直兴学事。《山西通志·金石志》录。碑不存。

《元史·王玉传》∶从攻泽、潞诸州,独潞州坚壁不下,玉力战,流矢中左目,竟拔其城。

原在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屯城村。年立。述阳城人郑皋起兵自卫,而后降元,其子受封潞国公事。

赵文坦《金元之际汉人世侯的兴起与*治动向》一文中指出∶蒙古在其占领地区,除了派达鲁花赤(蒙语镇守者、管事官之音译)进行*治监督,派探马赤*进行*事控制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汉人地主武装的头目来维持其统治。这些头目,当时称之为“世侯”。

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

据《泽州府志》《晋城金石志》碑铭统计,碑铭多述修葺经过,为时人李俊民等所撰。

漆永祥《汉学师承记》考异提出∶"然则直卒于宪宗朝,未尝事世祖矣。”指出这一则有失实之嫌。此言妄矣,岂不知“潜邸”并非“藩邸”,“潜邸”是指忽必烈继位之前所居住所称谓,《辞海》∶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元代皇帝的住所称为藩邸,《凤台县志》也记有“盖世祖忽必烈藩邸示李俊民令旨也”言语。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荣国庆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编张文娟)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市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