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的女*治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她可能就没有刘邦建立的那一番帝业,也没有西汉初期那段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极高的*老之治,更没有后来汉武帝使劲造但依然能保证大汉王朝不崩盘的传奇。所以,在《史记》中,司马迁把吕雉列入本纪,这其实是对吕雉的一种中肯的评价,吕雉也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其实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其多面性的,比如我们在感叹刘邦是一个善使帝王之术的伟大君主的同时,也会调侃其各种狡诈多变的流氓行径;比如我们在讨论后世雄才伟略的曹操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其“奸雄”形象的各种影响;同样,尽管我们深知吕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女*治家,但她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形象还是很难摆脱“心狠手辣”四个字。
提到吕雉手段残忍的行为,爱好历史的朋友几乎都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宫斗画面之一——吕雉把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制成了人彘(zhì)。因为这画面实在是太血腥了、手段实在是太残忍了,据说,吕雉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在见识她的“名场面”之后,也被吓病了,不久于人世。
什么是人彘呢?顾名思义,彘,豕也,也就是猪。人彘,就是把人变成猪,要死不活的光溜溜的猪。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割去舌头并将哑药灌入其喉咙使其不能言语,割去鼻子和耳朵,剃去毛发,并破坏皮囊……总之是身上的器官能够破坏又不让人马上死去的招术都用上了。最后,把戚夫人装入陶罐、丢进茅厕,并派人专门“照顾”,以确保戚夫人不能尽快死去。
这种残忍的手段实在是骇人听闻,让人毛骨悚然。毕竟如果人与人之家即便有什么深仇大恨,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甚至使上一点栽赃迫害、斩草除根的小手段都还说得过去,但是,千万不要去突破人性、道德的底线,用惨绝人寰的方式来报复对手,多少有点走火入魔了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那么,我们也常说,无风不起浪,戚夫人到底是怎么得罪了吕雉呢?导致两人之间如此苦大仇深?杀人不过头点地,吕雉为什么非要用这种疯狂的方式来报复戚夫人呢?这一切疯狂而又偏激、残忍而又变态的行为背后,究竟又是什么样的人性逻辑在起串联和催化作用呢?
戚夫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戚夫人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是刘邦在彭城之战后恨不得爹妈多生两条腿的逃命过程之中认识的。
当时,刚刚经历彭城大败的刘邦被项羽揍得找不到北,不光自身难保,还被弄得妻离子散。也许是上天故意安排好的剧本——让刘邦不至于心如死灰,所以在刘邦逃命的过程之中遇见了他的一双儿女。要知道,古往今来干大事者,“传承”永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少主尚在,希望尚在。
但是谁也想象不出刘邦这个人会无赖到六亲不认的地步,他的车队队长夏侯婴看到在乱局之中惊慌失措的刘盈和后来的鲁元公主,赶紧将她们抱上马车。但是,刘邦却觉得这一双儿女太多余,除了增加了马车的承载重量,啥价值也没有。于是为了不耽误和影响自己逃命,二话不说就把这俩倒霉孩子给踹了下去。也得亏是夏侯婴叔叔忠心护主,三番五次将这俩孩子抱上马车,并拔剑表示愤怒,这俩倒霉孩子才得以保护周全。
那些一个劲地称颂刘邦仁义大度的朋友,不知道你们看到这样的场景,还会断章取义地认为“刘邦就是仁义,项羽就是残暴”吗?权力游戏中,有几个争霸天下的人会是什么道德君子呢?
但是,没心没肺的刘邦有一点好,那就是很难困顿于之前的各种负面情绪里面,活在当下,眼光向前,生活如此美好,何必老是为过去悲春伤秋的呢?这种个性让他这次迅速将戚夫人这个红粉佳人纳入后宫。
话说,刘邦被项羽追得人马皆疲的时候,眼见就在劫难逃了。这个时候他发现一户人家,家有一白发苍苍的老翁和一身姿曼妙的女子,这个女子便是后来的戚夫人。于是刘邦便隐瞒身份请求他们帮助自己躲过后面的追兵。
世道动乱,同是天涯沦落人,戚夫人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也就没有考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那些大是大非,灵机一动便将刘邦藏于自家枯井下,帮助刘邦逃过一劫。
又到了故事里的名画面了——对救命恩人若是心生喜欢,则会坦言“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对救命恩人若是没有看上眼,则会委婉地说“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定当衔草接环,来世做牛做马”。劫后余生的刘邦一见戚夫人肤白貌美,便主动表明身份,邀请戚夫人和自己共享人世繁华,并许下庄重的爱情诺言——若得天下,必封戚夫人为贵妃。
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戚夫人怎么经得起这样的糖衣炮弹轰炸?毫无招架之力就彻底沦陷了,一想到自己以后可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戚夫人那颗悸动的心就难以自已。于是,便顺水推舟地收拾行李跟随刘邦同志缠缠绵绵绕天涯去了。
怀着飞*腾达的美好梦想的戚夫人顺利成为刘邦同志众多小三中的一员,而且她的命运还算不错,因为刘邦最后果然得了天下,他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贵妃。
但是,戚夫人怎么也想不到,当上了贵妃,深受刘邦宠爱的她此时正在高空踩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浑身碎骨。很多穿金戴银、风光无限的小三都和戚夫人一样,难得善终,为什么呢?因为做小三就得有做小三的觉悟,不能太得瑟,要知道如何谦让、隐忍,少拉仇恨、多结善缘,这样才能降低你攀龙附凤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感。戚夫人和原魏王豹的宠妾薄姬两人最后的命运结局之所以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两人的觉悟和见识不在一个层面上。
撇开薄姬暂且不说,先来看看本文的主人公戚夫人是如何表演的吧!戚夫人由于年轻貌美、温柔多艺,所以深受刘邦的宠爱,最让戚夫人得意的是,他们很快就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刘如意。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戚夫人感觉她的人生实在是太圆满了。
但她不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越是在富贵乡里,红颜越容易薄命。刘邦自然是对他和戚夫人生下的小儿子刘如意疼爱有加,当皇帝之后将其封为赵王(题外话:西汉初期的赵王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刘邦这种厚此薄彼的偏爱行为和戚夫人这种春风得意的得瑟行为,谁都能看得出,这是一种很严重的拉仇恨的行为。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你们真的就把那个一言不发的原配夫人吕雉无视了吗?人家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与刘邦筚路蓝缕创造一大片美好江山,结果你刘老三忘恩负义、你戚夫人小人得志,天天在我面前秀恩爱,不给你们点厉害瞧瞧,你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但是,吕雉终究是一个识大体的奇女子,为了得来不易的大汉*权的稳定,她把儿女私情深埋心底,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寄托在相关*务的处理之中,任由刘邦和戚夫人两人去得瑟。等到刘老三登天之后,我看谁还能保得住戚夫人这个臭不要脸的小三?
戚夫人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感了吗?其实还是意识到了,毕竟刘邦的年纪摆在那里,她也不知道刘邦一去世,自己母子能靠什么安身立命。
有些人能利用危机感和焦虑感未雨绸缪地去逆天改命,有些人却会因为危机感和焦虑感慌不择路地强行催命,没啥见识的戚夫人为了给自己母子留条后路,居然异想天开地打起了让自己儿子刘如意当皇帝的主意来。她只知道什么事情是她想做的,却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她不能做的,也是做不成的。典型的头发长见识短。
年轻而又幼稚的戚夫人天天给刘邦吹枕边风,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以图自己将来能高枕无忧。这个傻姑娘还是太幼稚了,先不说刘邦会不会这么容易被忽悠,就算刘邦同意了,他就一定能换太子吗?就算刘如意当上了太子,刘邦死后谁去扶持他登基?就算刘如意当上了皇帝,年纪轻轻且毫无*治根基的他又坐得稳皇位吗?
戚夫人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老天秉承“预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原则,决定再将戚夫人往前推一把——刘邦居然同意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了。刘邦同意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其实是他与吕雉及吕氏家族的*治博弈的一种试探。
结果,刘邦刚把“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块石头往大汉朝廷这块表面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一扔,就引来了狂风大作。吕雉、吕氏家族、张良、商山四皓、丰沛功臣纷纷出手,吓得刘邦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
后来,本就年老的刘邦由于忙于平定异姓王,战事繁忙,没有支撑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刘邦一死,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世界末日也就马上要来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也很难说戚夫人就是一个很坏的女人。其实,她就是我们生活之中比较常见的“爱慕虚荣且见识短浅”的弱女子。
像她这样的女子,若能适当地知足常乐,不一味地去得寸进尺,不去主动侵犯别人的核心利益,未必不能谋个锦衣玉食的静好归宿,但她坏事就坏在她无知者无畏,接二连三地去挑战大姐吕雉的底线。
她与吕雉的核心冲突,一方面是后宫的争风吃醋,一方面是子嗣的争权夺利。特别是后者(虽然没有成功)实际上已经触犯了吕雉的底线,吕雉后来想尽办法来报复她、折磨她,也算是情有可原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的生死仇杀是事出有因的,且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在感叹戚夫人的悲惨结局前,还是要客观地了解戚夫人身上的各种不足。
当然,如果是正常的原配斗小三的戏码,吕雉后来掌权也不应该那么残忍地对待戚夫人母子,杀掉他们或者彻底消除*治隐患就行了。但是,吕雉为什么要采用那种狂风暴雨、惨绝人寰的方式来结束这一段恩怨呢?那就还需要吕雉的人生经历及性格转变上去探讨原因。
吕雉为什么会对戚夫人如此残忍?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折射出来的正是一个人的性格心性,要真正读懂吕雉后来的一些行为,首先要读懂她性格成型的过程和原因。而且,一个人的性格成型其实是一个动态成型的过程,它和经历、环境、见识、利益等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那么,吕雉究竟是怎么变成一个不择手段的狠*女人的呢?
吕雉这一辈子,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吕雉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治女性,也正是因为她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东西,不平凡的经历和见识成就了她最后不平凡的地位和成就。
年纪轻轻的时候,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也恰巧生在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这样一个满身娇贵的大小姐,却因摊上了一个爱算命的爹,被他爹“白送+倒贴”地方式,将她许配给了当时一事无成且臭名远扬的“大叔+流氓”刘邦。寻常女子要是碰到这事,那不得闹个鸡飞狗跳?但是,吕雉没有,她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嫁给刘邦之后,刘邦依然表现出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整体既然自顾自地游手好闲,还到处沾花惹草。原来娇滴滴的大小姐吕雉不光要负责家里喂猪打狗、耕田种地的一大摊子事,还要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以及刘邦和别人生下的私生子。吕雉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给刘邦默默地撑起一片遮风避雨的小天地。
后来,刘邦造反了,他老人家倒好,喝了点酒,宝剑一挥,怒斩白蛇,然后率着一帮兄弟躲进芒砀山去占山为王去了。但是吕雉却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在大山深处啃树皮、吃草根呀,必须隔三差五地就跑到山里给他送吃送喝的,还要鼓励刘邦要立志做一番大事业。为了让丈夫不失心志,昧着良心说:“老公,你生来不平凡,你看,你躲进深山,居无定所,我却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你,那是因为你头顶上有彩色云彩盘绕呀!你就是真命天子!”
为了给自己的丈夫造势,别人嘲笑她怎么嫁了个这么玩意时,她还必须装作无比自信和骄傲的样子,向大家宣传:“你们懂个啥?我老公是上天选定的牛人,你看你们头上就没有云彩吧,我老公头上就有!你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跟着我老公干就对了!”
再后来,吕雉因为受到刘邦造反的牵连而锒铛入狱了。她也没有像寻常女子那样寻死觅活,而是坚定地相信刘邦总有一天会脚踏七彩云朵来接她出去。好在那个最后和她暧昧不清的狱卒审食其以及萧何、曹参等一众兄弟的多方周旋与照顾,她这个“傻”女人才没有冤死狱中。
刘邦在张良、萧何等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名气越来越响,地盘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这对于一直倾其所有地付出着的吕雉来说,似乎是苦尽甘来的时候到了,但是,没心没肺的刘邦好像忘记了她们母子的存在,该吃吃,该喝喝,见到美女照样调戏不误,该搂搂,该饱饱。即便是刘邦后来当了汉王,也没打算把吕雉母子接到身边来过。
彭城之战逃命时,刘邦虽然良心发现,派人回老家打算把父亲、老婆和孩子一并接上,但是命运捉人,一双儿女虽然逃出生天,但是吕雉和刘老爹却落入了项羽手中,长达三年。更可悲的是,刘邦从来都没想过要救她们,连尝试都没尝试过!
鸿沟之盟后,吕雉终于回到了刘邦身边。但是,刘邦身边已经物是人非了,刘邦天天早已妻妾成群,喜新厌旧的刘邦对于她这个结发妻子早已没有一丁点温存的想法了。面对这样一个狠心的负心郎,吕雉能怎么办呢?哭?只会让自己更难过!闹?只会让刘邦心里更烦!争?自己这个*脸婆能争得过那些小妖精吗?可怜吕雉有苦不能说,垂泪到天明。
上述的大半辈子坎坷,有多少正常女子能够抗过来?但是,吕雉却以惊人的克制力和大局观默默将这一切的不可描述的压抑与沉重全部默默承受了。自家男人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家还要撑着,儿子还要培养,这一大片家业还要打点,吕雉对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充耳不闻,一门心思帮助刘邦处理各种*务,当好刘邦的贤内助和丰沛功臣们的好嫂子。
可是到了最后,刘邦在垓下一战定江山,成功当上了皇帝。吕雉虽然贵为皇后,却备受冷落。但考虑到大汉刚刚成立,一切要以*治维稳为主,经不起各种闹腾,吕雉一直一忍再忍。
可想而知,吕雉前面大半辈子一直过的是一种压抑、憋屈的生活。这种压抑、憋屈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的程度是需要宣泄的,否则那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会让人生不如死的。
真正捅破吕雉情绪爆发那层窗户纸的事情正是,刘邦和戚夫人打算对她宝贝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动手,是可忍孰不可忍,连一点念想都不给人留,你刘老三和戚小三是不是欺人太甚了?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你们等着吧!
所以,刘邦一死,吕雉彻底火山爆发了,碍于各种利害关系和道德约束,她不方便对刘邦直接动手,现在刘邦走了,她再无顾虑,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时候终于到了。
当然,如果戚夫人只是她普通的*敌或者争风吃醋的对象,吕雉也不会完全不顾底线地把她们母子往死里整。关键是,吕雉确实快被逼疯了,她需要发泄,刚好戚夫人是她最合理也是首选的发泄对象,于是各种充满着愤怒、残酷、冷血、疯狂的报复手段全部用到了戚夫人身上。
严格意义上来说,吕雉把戚夫人制成人彘其实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报复行为,而更多是一种濒临崩溃的扭曲心理的宣泄。一个人经受的苦难和憋屈越多,他的报复行为往往会越疯狂,戚夫人的所作所为在皇室之中固然难逃一死,但她最后被制成人彘,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她运气不大好,她遇到的人是濒临崩溃、再也憋不住了的吕雉。
这段历史的背后隐藏的逻辑
这个故事的历史主线其实通过前面两部分的介绍,已经交代得比较清晰了。但是,如果秉承一种深挖到底的态度去再次梳理这段历史,依然能够从中发现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也能从中得到许多具有普世价值的哲学思考。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1、吕雉为什么能对刘邦百般忍耐?咱们先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吕雉,嫁给了这么一个不顾家、不恋旧情的渣男,这日子还过得下去吗?千万别说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一套,那个年代还不兴这一套,再说吕雉家庭优越,根本不需要过多地考虑生存问题。吕雉之所以能这样忍辱负重,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忍辱负重的“重”。她和她的家族既然认定了刘邦能成大事,那么刘邦身上那些坏毛病对于她来说都是“轻”。轻重之分,吕雉一直拿捏得死死的。这说明吕雉这个人是非常有大格局、大见识和大心脏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儿女私情和刘邦闹得你死我活的,对她来说有什么好处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大事未成时的一种高级玩法。
2、刘邦这个渣男一再辜负吕雉,为什么却不敢把吕雉扫地出门?刘邦自始至终对吕雉都是发挥着自己的渣男属性,逮到机会就要恶心一下吕雉,但是,他为什么就是不敢和吕雉彻底决裂呢?不是刘邦不想,而是他不敢。他这偌大的一片江山是怎么打下来的,心里没点逼数吗?没有吕家的大力扶持,刘邦真的就能靠耍流氓当上皇帝吗?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在吕雉和吕家人面前,刘邦终究还是有点底气不足。他想要换太子一事,算是真正让他看清了自己岳父家的势力是超乎他的想象的,所以,差不多就行了,千万不能玩火自焚,最后搞得自己老刘家竹篮打水一场空。
3、刘邦是真的因为戚夫人的怂恿而想换掉太子刘盈吗?如果大家这么想,就真的有点高估戚夫人美色的力量了,也有点小看历经世事、老奸巨猾的刘邦了。刘邦带着一帮兄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才登上了皇位,他尚且感觉自己的帝位坐得不太安稳,凭什么去相信毫无根基且年幼无知的刘如意母子能坐稳皇位?他这么做的核心目的还是投石问路,看看把戚夫人和刘如意这块石头扔出去,能引起吕雉、吕家和群臣一些什么样的反应?方便自己为后事布局。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身边的人没有几个人惯着刘邦这毛病,连刘邦一直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出来给刘盈站台了,刘邦果断地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再不提这一茬了。可怜戚夫人这个傻女人还真以为刘邦是为了她什么事情都可以干的好男人。
4、吕雉为什么非要对戚夫人那么残忍?其实刘邦一死,戚夫人母子就没有多大伤害性和威胁性了,吕雉既可以选择网开一面给自己换点仁义的资本和名声;也可以选择干脆利落地处死她们母子,一了百了。但是,吕雉为什么非要采用那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去折磨戚夫人呢?其实这是一个人的心理扭曲变态到某种程度的必然结果。他们需要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刺激、满足自己内心渴望已经的快感。很多穷了半辈子的暴发户一旦有钱了,就使劲地糟蹋钱,报复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们的人,不正是这种心理吗?
除了上述这些探讨,还希望大家能通过吕雉和戚夫人之间这一幕人性悲剧明白一些普世道理,诸如:
1、打人不打脸;欺负人千万不要一个劲地把人往死里逼,要知道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万一你挑逗的是一只装睡的老虎呢?
2、越是核心的利益,越是不能希望去走捷径。吕家倾尽所有地把刘邦扶持到了皇位之上,你戚夫人就凭着年轻貌美陪着刘邦睡了几年就能取而代之?你戚夫人凭借外貌和年龄优势想吃点青春饭,这个大家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至于把你往死里整,但是你太不守规矩了,居然想去动吕雉母子的核心利益,她们能容你?
3、老板死后,小三一般是斗不过原配的。这个虽然不太绝对,但是普遍来说就是如此,因为原配占据着名分、资历、声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而且她和老板生前的老部下、大功臣往往都是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捆绑关系的,你一个啥也不是的小三拿什么斗?能安心吃口安乐饭的小三其实才是聪明的小三。
说着说着又说多了,总结一下戚夫人和吕雉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实主要还是戚夫人自不量力,自作自受,但是憋屈太久了的吕雉报复起来也有点太狠了。
彻底的愤怒和绝望往往是让人恐惧的,吕雉人生的两个最重要的转变点,一个是她老公去世之后,一个是她儿子去世之后,前者是她彻底开始释放愤怒了,后者导致她陷入了不管不顾的绝望。
尾声
洋洋洒洒几千字下来,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我是在为吕雉这个施暴者找借口。其实,未经人苦,莫劝人善,吕雉最后对戚夫人用尽手段确实主要是因为戚夫人自己引火烧身。
除了前面那些前因后果,吕雉掌权之后,戚夫人却依然在作死的路上不休不止。吕雉将戚夫人发配到后宫去舂米,结果戚夫人还不自知,边舂米边作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这玩意让吕雉听了怎么想?怎么的?不服?还指望你儿子来救你?结果吕雉就开始变本加厉了。
从戚夫人这女人身上,我们能看到太多太多的人性狭隘与愚昧。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总是幻想能攀上高枝,然后一步登天,可世间事物的运行逻辑怎么可能有这么简单呢?
当然,我还最终还是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千万不要像戚夫人一样,永远活在自己的小女人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