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词其实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国家,其二是指民族。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起源和历史文化传承,正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而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各民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相比之下日本是一个民族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因此”日本人”一词既可以用来指具有日本国籍的人,有时也被用来指代其主体民族和族(日本族)。
不过日本民族结构的单一性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日本的主体民族是占其总人口98%以上的和族,这也就意味着日本还有2%左右的少数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汉族与少数民族是混合杂居的,但在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则呈现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相比之下日本很少有这种少数民族聚居的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号称自己是单一民族国家。
直到年4月日本*府通过《阿伊努施策推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承认北海道地区的2万多阿伊努人是原住民族群。这标志着日本*府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认日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今日本统治下的冲绳县在古代曾是独立的琉球王国。17世纪初日本萨摩藩开始侵略琉球,年明治维新后日益强大的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如今日本境内生活着大约万琉球族人口。
琉球国曾长期向中国明、清两朝称臣纳贡。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帮助当地人防备倭寇和发展当地经济,这三十六户闽人后裔定居于如今那霸市的久米村。身为汉人后裔的久米人在历史上诞生过抗击日本入侵的英雄人物郑迥,甚至在琉球被日本吞并后这里的人们仍拒绝穿和服、说日语并设法与当时的清*府取得联系,直到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占据台湾切断了久米人同中国的联系。
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曾从朝鲜半岛大量掳掠劳工以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以致于当年日本从朝鲜半岛撤出时日本国内有万左右朝鲜人,之后在日朝鲜人纷纷返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或大韩民国,但仍有约四分之一的朝鲜人因种种原因留在了日本。20世纪初日本曾向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大规模移民,若干年后也有不少与当地人混血的日本侨民后裔又返回了日本。
日本男足运动员三都主就是本名亚历山德罗·多斯桑托斯的南美归国日侨。除了这些混血日本侨民后裔之外日本还有少部分白人后裔:东京都以南余公里的小笠原群岛曾长期是无人岛,历史上这里曾被美、英等国占据并进行了早期开发建设,至今岛上仍生活着部分美、英后裔。日俄战争中日*曾俘虏过沙俄部队中的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士兵,十月革命后也有一部分沙俄贵族后裔流亡日本。
目前日本官方并不承认琉球人、久米人、在日朝鲜人等民族的少数民族身份,而是将他们都统一划入和族。不过很显然琉球人、久米人、朝鲜人等群体与日本和族是有着不同祖先的。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日本国是由天照大神的子孙神武天皇于公元前年建立的。这一年是中国的周惠王十七年:这一年齐桓公正式开启了他尊王攘夷的霸业,也是在这一年春秋时代秦国最杰出的君主秦穆公继位。
在年颁布的亚洲第一部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就写着:”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然而所谓的”万世一系“其实颇为值得怀疑——事实上在日本史籍中关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生于何时、葬于何地根本没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其生平事迹更类似于神话传说。直到公元年以后日本历史才逐渐有了真正较为清晰明确的文字记载。
古代日本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只有口头语言而无书面文字,因此早期历史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日本古代早期历史上的汉倭奴国、邪马台国其实最早都是出自中国史料的记载。因此一部分学者提出神武天皇的历史原型可能就是来自中国的徐福。据《史记》、《海内十州记》等汉代古籍记载:徐福从公元前年起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各五百名携带稻种、药物、随从和技艺百工渡海东去。
可接连两次东渡行动均无功而返。公元前年徐福第三次出海求不死之药,然而他这次离开后就再也没。请注意《史记》、《海内十州记》等记载徐福东渡的第一手资料中都没提及徐福到了日本列岛。这些在年代上距离徐福东渡最接近的汉代史籍中都说的是徐福第三次东渡后不知所踪。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五代后周时期开元寺和尚义楚才首次提到了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
关于徐福的下落除了日本说之外其实还有琉球群岛说、台湾说、济州岛说、菲律宾说、葬身大海说等诸多不同的说法。不过徐福最终到达日本的说法比其他几种说法流传更广。这是因为在日本的确发现了一些关于徐福到来的蛛丝马迹:家住山梨县富士吉田市的宫下义孝家中藏有一部《宫下富士古文书》。据宫下义孝声称:《宫下富士古文书》是年前完成的。原来的文章没有了,现存的为宫下祖先重写的”。
根据该书的记载:日本第七代孝灵天皇之时徐福渡来到日本列岛,先后抵达筑紫(九州)、南岛(四国)、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个儿子改为日本姓氏:长子姓福冈,次子姓福岛,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后把他们分别派往7个地方。据说如今姓氏中带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人均极有可能与徐福的子孙或与徐福一起东渡的秦人子孙有关。
徐福东渡的故事曾长期流传于中、日两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仰慕华夏文明的遣唐使和僧侣曾刻意向中国人灌输徐福东渡的概念。日本这种做法其实在当时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中是一种普遍行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因为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因此都存在一定的”小中华“情结。这些国家很忌讳被视为蛮夷,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和华夏文明攀上关系。
朝鲜半岛奉商周时期从中原迁徙去的箕子为祖先,越南人自称是炎帝神农氏后裔,赴唐宋游历的日本人则自称徐福后裔。然而到了近现代随着这些国家的自我民族意识开始提升就竭力想要撇清历史上同中国的关系。如今朝鲜和韩国已不再奉箕子为祖先,而是开始宣传关于更为古老的檀君朝鲜的神话传说。日本出于同样的原因对徐福东渡的故事也由一开始的刻意宣扬转为有意回避。
事到如今徐福究竟是否曾到达日本并在日本繁衍子孙后代已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了。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徐福的年代之前日本列岛上就已有人生活居住了。目前日本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可以追溯到距今3万年前。这也间接证明即使徐福到达了日本,那么他所带来的五百童男女也不会是如今全体日本人的祖先。事实上在中国的古籍中就有一个比徐福东渡更古老的传说——吴太伯东渡说。
相传商朝末年西岐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也称)、虞仲和季历。古公亶父在位时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即周文王),所以想让姬昌以后能继承王位。姬昌的父亲是古公父的三儿子季历,可周人的传统却是由长子继承家业。太伯、虞仲明白古公父的心思就打算让位给季历。太伯、虞仲两兄弟一番商量后就跑到南方夷蛮之地去了,从此就和老家这边断了联系。
相传太伯、虞仲两兄弟逃到江东建立了吴国。到了春秋时期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后一部分吴太伯的后人东渡大海来到日本列岛生息繁衍。如今日本的福江岛到平户岛之间的大小岛屿上尚留存有吴人东渡的许多遗迹和传说。这说明日本列岛与大陆的联系其实早在徐福东渡以前就已存在。日本考古学家曾在佐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弥生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了最早的纺织品。
这是一寸见方的残布片,径线40至50根、纬线30根,与齐地所产丝绢大体相同。当时的日本还处在新石器时代,还没自己的丝绸纺织品。这证实了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已向日本输出丝绸了。虽然还不能确定日本出现的齐国所产的丝绢是怎么到达日本的,但这至少证实了战国时期中日之间就存在一条连接山东半岛齐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很显然在徐福奉秦始皇的命令东渡以前日本列岛上就已存在人类活动了。
在日本的动画片《哆啦a梦大雄的日本诞生》中曾对日本的起源有所提及。当然我们不可能用一部动画片来论证历史,但其中有一个细节是符合历史真相的:当时的日本还并不是列岛,而是一个南、北部通过海岸线边缘的低地与大陆板块相连的半岛。大约在1万年前左右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导致现在的日本岛屿从亚洲大陆分离出去。这时日本的第一个文明时期“绳文文化”开始出现。
“文化”是由于这个时期出土的陶罐上有绳纹而得名。所谓绳文文化其实就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狩猎、采集的时期。绳文时代始于公元前00年,于公元前年正式结束。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各部族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绳文时代结束之后日本便进入了年的弥生时代(公元前-公元年)。正是在弥生时代日本的人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弥生时代大量身材较高、面部白净修长的人种出现了。这些人跟亚洲大陆的中国人和朝鲜人比较相似。之前绳文时代的人种却身材粗壮矮小、毛发浓重,有着棱角分明的短脸、凹陷的鼻子和一张大饼脸,这更像现在分布于北海道的阿伊努人。实际上日本最早的原住民就是那些大饼脸、身材矮小的阿伊努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已迁居到日本。
阿伊努人在最鼎盛的时期曾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各地以及周边的库页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以及如今的中国东北、俄国远东等地。严格意义上阿伊努人才是日本群岛最早的主人,但他们就像美洲印第安人面对白人移民一样被后来迁入日本群岛的和族逐渐排挤。在十七至十八世纪以后阿伊努族大部分被消灭或同化,如今只剩下两万多阿伊努人居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
此外有少部分阿伊努人远移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目前仅有北海道少数几个阿依努族村庄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散居本州的阿依努人大多已被和族同化。公元年盘踞在日本关东地区的阿依努族首领安倍赖时被大和朝廷剿杀后安倍氏的后代被流放九州、四国、津轻等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是昔日的阿依努人首领安倍赖时的直系后代。
那么作为如今日本主体民族的和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排挤阿依努人成为日本列岛新主人的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和族的祖先必然是来自亚洲大陆,除非日本这个弹丸小岛能支撑起一个独立民族的起源。考古学界目前大致所能确定的是目前日本主体民族大和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的某个时间就开始了向日本的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
这些移民大抵是*皮肤的蒙古人种,也有少部分的高加索人和矮黑人,所以如今日本总体上*种人的基因呈显性。如今的日本和族其实主要是由在日本弥生代时期中国淮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融合先前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及古代朝鲜人而成。他们沿着朝鲜半岛南下渡过海峡后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曙光总是第一抹升起却是火山密布的列岛。
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对外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
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持“彝族说”的理由是鸟越宪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专家到云南考察后发现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节”类似日本的“盂兰盆节”;持“哈尼族说”的理由是有日本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的哈尼族与日本和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万物有灵”观念。
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许多人的血型是A型,这一点也与云南和泰国内地相同。不过主张倭人起源于云南的观念只是目前比较有权威的观念之一,事实上绝大多数考古学家公认的观点是日本和族是一个各族混合的“杂种”民族。除了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之外来自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游牧渔猎部族、来自马来群岛的马来部族先后到达日本群岛并逐渐繁衍融合。
中原汉族也曾大量迁徙到日本——周朝文献《海内北经》明确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曾有现代学者根据《东山经》复原古代中原先民向东海岛屿迁徙的路线图:大黑山岛-济州岛-福江岛-下甑岛-鹿儿岛-琉球群岛。目前史学界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吴越地区,有人认为来自中国华北地区,有人认为来自朝鲜半岛,有人认为来自云南乃至东南亚,有人认为来自北亚的骑马游牧民族......不过最为普遍的说法还是认为:来自云南、中原、中国东北、朝鲜半岛、马来群岛等地的分别使用来自乌拉尔-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各种不同语言的移民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日本的主体民族和族,也就是说这个一个高度混血的民族。
也许吴太伯东渡、徐福东渡等历史故事所反映的正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向日本列岛迁徙的情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祖上是有中国血统的,但就整个日本民族而言是一个高度混血的民族。且不说日本人的祖先中有来自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成分,即使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早期移民也难以称其为中国人。中华文明迄今为止的历史被形容为上下五千年,然而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日本就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在那样的远古时代哪有国家的概念啊。即使徐福当年真到达了日本,那么他所带来的秦人子孙也并非全体日本人的祖先,但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皇室的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三神器无论形制或是制造年代都介于中国秦汉之间,而在日本古代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东征路线上陆续出土了很多中国秦代时期风格的器具。
可以确定的是在日本的早期历史上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生活在日本列岛之上了。尽管在徐福东渡前日本列岛早已有人类繁衍,但正是在中华文明的刺激下日本才有一个个四分五裂的原始部族进化为一个统一成熟的国家。当时的日本称从中国和朝鲜半岛迁徙来的人为渡来人,这些人给日本带来了语言文化传统。日本相对比较优待这些人因为日本朝廷比较看重这些文化和知识。
公元年日本朝廷编写了整个日本统治阶层的姓氏:个统治阶级姓氏宗族里个来自中国(包括高句丽姓氏41个),个来自朝鲜半岛(百济,新罗9)。与此同时水稻种植技术也开始在日本日益普及——西元前3世纪以后水稻迅速在日本列岛传播开来。日本是多山地,少平原的国家。在原始社会落后的交通条件下这种地缘环境成为限制各部族交流的天然屏障。
整个日本列岛被切割为几乎大小差不多的地缘板块,而每一板块的生产力都差不多,这意味着生活在不同板块上的不同部族所能生产的粮食以及这些粮食供养的士兵都是差不多的,谁也不具备统一日本的实力。然而中华文明的传播打破了这一状态:最早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九州地区由于掌握了水稻种植和新式农具,粮食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一飞跃在杂交水稻都已诞生的今天看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在当时这就使得九州地区的部族比起四国、关西、关东等地的部族具有极大的优势。从中国大陆迁徙来的移民不仅带来了新式农具,同样带来了新式兵器——秦汉时期的中国已开始大规模列装铁制兵器,而日本连青铜冶炼技术都尚未掌握,绝大多数部族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的木制、骨制等兵器,当他们面对率先掌握了中国技术的九州部族时劣势是明显的。
由于九州地区率先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中国技术,其他地区如若不想被九州地区崛起的倭奴国、邪马台国吞并,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掌握这种先进技术。于是日本列岛开启了第一轮效仿华夏文明的高潮,遗憾的是这次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没能像大唐年间那次一样被以明确的文字记载在历史档案中。在这一轮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中最终胜出的是本州中部的大和国。
5世纪初实力强大的大和国家征服各部后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国家*权。和族就这样成为了日本的主体民族。在和族统一日本列岛的进程中早期原住民阿依努人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公元年4月阿倍比罗夫将*率舰船一百八十余艘向今天的秋田、能代一带进攻,后又推进到渡岛附近(北海道东南段)。次年3月阿倍比罗夫进攻桧山不仅占领大片土地,同时还设立地方*府、建立*事基地以备阿依努人反击。
阿依努人的生存空间被和族大量侵占挤压,因此逐渐由遍布日本各地转变成一个少数民族。最终和族完全取代原住民阿依努人成为了日本的主体民族正如白人在美国取代印第安人那样。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少阿依努人被和族同化融合(安倍晋三的家族就是典型的例子)。今天的日本和族实际上是由来自云南、中原、吴越、中国东北、朝鲜半岛、马来群岛等地的移民以及阿依努人逐渐融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