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渐凉秋雨突如其来,快到午休时分,患者仍络绎不绝。
爬上三层楼梯,推开玻璃门后,是一方古色古香的中医天地。在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热闹”场景并不少见,“只要石医生坐诊,总归人很多的,他们中午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裹紧了外套的患者指了指桌上的外卖袋,“我们也很不好意思,但只要身体不舒服,就想着来这里,只相信石医生。”达红今年62岁,是回族人,在石向东工作室治疗已有一年。
近日,石向东荣获年“上海工匠”称号,不少患者纷纷发来祝贺短信,“实至名归!”正如达红所说,石医生虽姓“石”,却早已是老百姓心里的“金”和“玉”,“家门口有这样的好医生,是我们的福气!”
功在掌上,更在心里
达红找到石向东的时候,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有些崩溃。“去年8月,我得了带状疱疹。一开始只知道是皮肤病,内外用药都不见起色,浑身无力,连拧毛巾都困难。”亲友眼见着她状态每况愈下,纷纷出主意,80岁高龄的舅舅告诉她,医院有位会一指禅的中医,治疗了不少患者。
达红心动了,“我是个情绪比较敏感,也挺讳疾忌医的人。医院做一通检查,看着指标箭头高高低低的,我的血压都上来了。中医讲症状、感觉,我就想来试试。”没想到,第一次问诊,她的心就被牢牢“留”住了。
推拿、针灸、火罐,全套综合治疗有时要花上两三个小时。76岁的仲先生每周从杨浦区赶来,“石医生的推拿手法,确实和别人不一样。被他揉按的部位并不疼,但就有一股巧劲,第二天睡醒了,腰肌劳损症状明显就能减轻。”徐先生更是深有感触,“今早下雨,叫不到车,我就从71路公交站走过来的,你看看,我的右腿没什么特别的吧?今年5月我还因为脑梗瘫在床上,要人扶着才行呢!”
从肩颈腰腿痛、失眠等常见病,到肢体康复、胃肠呼吸道疾病等,石向东工作室已成为不少周边居民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新疆返沪后,28年扎根社区,石向东日复一日只想做好这一件事:练功。
功在掌上,更在心里。每次见到石向东,都会特别留意他的手掌:掌根愈发厚实,指腹浑圆饱满。“没有老茧,一指禅的功是渗透,不能摩擦、搓动。”他一边解释一边示范,略扎马步,舒展运气。“给患者治疗时,其实自己也在练功。否则一天工作12小时,怎么保持精神抖擞呢?”他笑道。
日门诊量60余人次、年门诊量余人次,为满足中青年在职人群的就诊需求,石向东更牺牲休息时间,以多点执业方式开设“夜门诊”。轻声细语之间,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如涓涓细流,流向患者的心田。
让徒弟在自己背上练习
举重若轻,却能直达病所。许多人问,石向东的手法技艺究竟有何特别?“渗透”,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词。
“左手背身后,右手大拇指以每分钟次的频率在米袋上推,每天苦练4小时,用1年时间,将米袋里的米磨成粉。”工作室团队的治疗师樊志远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最初不得要领,石向东就在他自己的背上练习,“形状像了,患者的体验感却不一定到位了。”他反复琢磨老师的动作,如今也逐渐有了自己稳定的“粉丝群”。
年,“石向东”升级为“石向东工作室”,进一步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一指禅”和“陆氏针灸”技术发扬光大并创新,其中,中医特色疗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年上海市社区中医品牌”,治疗有效率达84.4%;失眠治疗为“上海市优势病种”,治疗有效率达85.6%,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中医绝活”。
除了服务患者,如今,石向东心中最沉的责任便是带好人才梯队。平方米的工作室、25人的团队中,带教徒弟18人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此外,还有3批近10位“特殊学生”。年,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盲人医疗按摩实训基地,张海滨是长宁区首位执业上岗的盲人医疗按摩师。在熟悉的工作环境里,张海滨放松而专注,“对我而言,这份工作更像职业、事业,自己的生活也更规律健康了。”最让他感动的是,为了方便盲人学员真正学到技术,中心特意为他们修缮盲道,并在必经之路上标注盲文。“有时被患者称一句‘张医生’,这是在按摩机构赚钱也换不来的荣誉感。”
“我现在的期盼是,让更多有心、有能力的学员都能加入中医推拿针灸的队伍。”据透露,石向东正积极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希望未来能通过更系统、持续的规范化培训和学历教育,让“简便廉验”的中医疗法惠及更多市民,也成为更多学子的一技之长。
患儿推拿后终于“天晴了”
对于“上海工匠”,腼腆的石向东罕见地表达了欣喜,“与‘劳模’不同,‘工匠’除了对努力的认可之外,还有对技术的激励,在一众行业领*人物中,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社区医生,但能让中医诊疗技术被更多人熟知,就是这份荣誉更深的意义。”
匠人,匠心。石向东说,推拿“医匠”精神是“能禅定”——沉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但他也说,也要争取在传统“小病”中创新的“大学问”。近年来,他改良传统桑枝棒,自创桑枝棒操,制作余根免费赠予社区居民,推广祛风湿、通经络、消痹痛、利关节的居家良方。此外,石向东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课题7项、专利2项,从预防干预冠心病、中风先兆到治疗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症,科研成果与临床转化在社区也成为可能。
最近,石向东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周杨小朋友在作文《天晴了》中写道,一年前被诊断为“鼻窦炎引起的头痛”,不断检查、吃药,症状却不依不饶,就像“一片乌云”。在石向东的综合治疗后,“镜子里的我脸被扎成一个‘刺猬’”,但“感觉我的头痛有所好转”,最终,坚持4个疗程后,头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她的“天终于放晴了”。工作室成员、中医医师田秋丽如今主要负责小儿推拿,“石医生说,手法要更轻柔,频率则要快些,除了对鼻炎、咳嗽、哮喘、厌食等常见病有裨益之外,我们也将近视防治作为重点病种。”从寒假到暑假,坚持每周一次的推拿,原本散光、近视的患儿有了明显好转。在石向东的推荐下,田秋丽每周跟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陈志伟“学艺”,丰富的病例让她的推拿技术更精进了。
“让中医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一家老小都能在能学好用的推拿中越来越健康,让更多从业人员热爱这份事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石向东说。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杨子
文字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