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葫芦岛市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捷报(jié)垦切(kěn)执着(zhuó)和颜悦色(hé)
B.潇洒(sǎ)细腻(nì)踊跃(yǒng)彬彬有礼(bīn)
C.轻拂(fú)恬静(tián)安详(xiáng)一张一弛(chí)
D.蔚蓝(wèi)花蕊(ruǐ)晶莹(yéng)前仆后继(pū)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垦切”的“垦”应为“恳”。
B.正确。
C.有误,“恬静”的“恬”应读作“tián”。
D.有误,“晶莹”的“莹”应读作“yíng”。
故选:B。
字音和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A.辽宁省葫芦岛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B.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设立目标、长远规划,并一以贯之地加以落实。
C.这首小诗既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色彩和韵味,又是一幅意兴阑珊的优美图画。
D.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因其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而家喻户晓。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BD.正确。
C.有误,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没有兴趣的样子。不符语境。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选出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2分)
A.人生是一次逐渐不断选择的旅行,当千帆过尽,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修改:将“一片”和“属于自己的”换位。
B.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如果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修改:将“如果”改为“只有”。
C.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机会”。
D.在人生道路上,许多不可复印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修皮:指“复印”改为“复制”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BCD.正确。
A.有误,“一片”和“属于自己的”换位修改错误。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本题中“一片“是数量短语,“属于自己的”是动词短语,顺序应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原句正确,不应做修改。
故选:A。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答谢中书书》是书信体散文,作者陶弘景,字同叔,自号华阳隐居,是南朝人。
B.《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小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
C.《雁门太守行》是古体诗,诗歌的题目是乐府曲名,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D.《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风”。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A.有误,陶弘景字通明;
BCD.正确。
故选:A。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5.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享》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永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阙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怀念。故选:B。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6.名著阅读。(4分)
(1)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这首诗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他告诉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C.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因为共同目标一路同甘共苦,披荆斩棘,苦历十四个寒暑,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C.《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流落孤岛,他用野山羊的油加上麻搓成的灯芯,做成灯照明。他凭借聪明和毅力,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处境。
D.《童年》中,阿廖沙因染布事件,遭外祖父*打。后来外祖父又来探望,表示歉意,好事情也来告诉他以后再挨打时怎么做能减少疼痛。
本题考查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告诉阿廖沙再挨打时怎么做能减少疼痛是小茨冈,不是好事情。
故选:D。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2)抚顺某中学开展“阅读名著,分享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交流分享。(2分)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答案:
火烧瓦罐寺;打抱不平(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或武艺高强等)。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多读、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作品的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7.在湖农大的开学典礼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成功的秘诀进行诠释:“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决’是什么?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
请选择袁老成功秘诀中的一个方面,来谈谈它对你的启示。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针对袁隆平的成功“秘诀”,抓住其中一方面,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要观点明确,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符合逻辑,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一:我体会最深的是“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只有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打好基础,才有可能成功。
示例二:我体会最深的是“灵感”,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我们要做“有心人”,随时捕捉思想的火花,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古诗文默写。(13分)
(1)树木从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______,却语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
(7)淒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10)品古圣贤之遇见,增今学子之才情。我们在《送东阳马生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遇见宋濂以读书为乐、不与他人攀比的自信;在《春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遇见杜甫面对国都沦陷、乱草从生的春天而生发的忧国伤时的悲愤。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的遇见。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
(1)百草丰茂(重点字:茂)
(2)此中有真意
(3)千树万树梨花开
(4)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字:窗)
(5)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勒)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7)悄怆幽邃(重点字:邃)
(8)醉翁之意不在酒
(9)拥毳衣炉火(重点字:毳)
(1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满分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9.选出下列句了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崔杼谓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明也。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12.文中的晏子就是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2分)
13.文孟子用“_____________”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崔杼对晏子说:“你如果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跟你共同掌管齐国;你如果不改变你的话,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剑就要刺到你的心口,希望你考虑考虑。”晏子说:“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诱使我改变自己的话,使我背叛自己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崔杼将要杀死晏子,有人说:“不可以,您因为您的君主没有道义而杀了他,现在他的臣子,是有道义的人,您又接着杀死臣子,这样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崔杼于是就赦免了晏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不同。告诉/认为。
B.不同。道义/途,路。
C.相同。的确,实在。
D.不同。把/按照。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句意: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②重点词语:劫,劫持。失,放弃。句意: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句话的意思为: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名的理解。孟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来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在他的眼中这二人行的是“妾妇之道”,缺少自己的主见,凡事“以顺为正”。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也就是他认识到了这是一个“有道之士”。
答案:
(1)C
(2)①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②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
(3)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妾妇之道(也)有道之士(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8分)
体谅你的不正确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②,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美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儿,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儿”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虚荣吗?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遭了殃。粘上开胶的鞋子,还是有潮气渗进来,脚生出冻疮。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焐很久也焐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吗?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是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寒假回家的那天,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啥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哪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
(选自《诀者》,有改动)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4分)
15.请赏析选文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16.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4分)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选文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B.选文第④段“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为下文父亲给“我”买鞋做铺垫。
C.选文第⑨⑩段中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不想买第二双鞋的原因,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
D.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后来知道“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并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最贵最漂亮的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可知,“我”自作主张退学是不正确的,可是父亲却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根据“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泄,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可知,“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是不正确的,可是父亲并没有因此批评“我”,并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最贵最漂亮的鞋。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可知,“温暖”既指鞋子的暖和,又指父亲的爱带给“我”的温暖。结合文章可知,这双鞋很漂亮,也带给了“我”光辉,因此“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指的是鞋的漂亮招来女孩子的羡慕,“我”因此变得更加自信,也因此更加感激父亲。
(3)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选文主要提及了女孩漂亮的鞋子、“我”贪慕虚荣买的鞋子、父亲买的鞋子。“我”和父亲看到女孩的漂亮鞋子,“我”才想要去追赶时髦儿,买下那双不实用的鞋子;父亲当时注意到了“我”的神态,回家之后才为“我”买下了镇上鞋店里最贵最漂亮的鞋。由此可见,选文多次写到“鞋”,由“鞋”展开选文主要事件,表现了“我”的自卑与虚荣,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推动情节的发展。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看,结尾段“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整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父亲体谅“我”的不正确的两件事,结尾对这两件事进行了总结。从内容上看,“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因此结尾段起到了强调并深化中心的作用。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段写奶奶的话,间接地表现了父亲的形象。故选:D。
答案:
(1)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父亲知道“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并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最贵最漂亮的鞋。
(2)“温暖”既指鞋子的暖和,又指父亲的爱带给“我”的温暖;“点亮”既指鞋的漂亮招来女孩子的羡慕,又指“我”因为别人的羡慕而充满自信及对父亲的感激。
(3)由“鞋”展开选文主要事件,表现了“我”的自卑与虚荣;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推动情节的发展。
(4)内容:交代“我”日记中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强调并深化中心;结构:总结全文,与标题相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5)D
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个部分。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为下文作铺垫等,内容方面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三)阅读面选文,完成19-23题。(15分)
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整日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等等。年11月,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拍下大脑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觉时才能实现。该研究还证实,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
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不要指望在周末睡个懒觉就能偿还一周内欠下的睡眠债——《意识、睡眠与大脑》明确指出:睡眠不同于信用卡,被剥夺的睡眠无法补偿。
(摘自《瞭望》,有删改)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有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英国约2.5万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指出,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力测试方面的表现较差。
牛津大学临床高级研究员阿尼娅托皮瓦拉说说:“虽然酒精对脑容量减少的作用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更重要。”可调整的风险因素是指“与衰老相比、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风险因素。研究小组还调查了特定的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条件是否对“饮酒对大脑健康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影响。他们发现,没有“安全”的饮酒标准,也就是说,喝酒无论多少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酒的种类(葡萄酒、烈酒或啤酒等)影响了对大脑的伤害。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关于脑体联系的一项革命性新见解揭示出,不单单是头脑产生思维和情感,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
以你觉得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能让头脑放飞,因为脑前额叶的活动暂时减弱。这些脑区负责理性、线性思维,研究表明,减弱这些脑区的活动能让更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上述效果能延续至散步结束后至少15分钟,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创意会之前散步可能有所助益。问题是,与一直坐着的人相比,散步者在解决线性问题的测试中稍逊一筹。有趣的是,即使是慢走,足底感受到的轻柔压力都能对流向大脑的血液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表明,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次。
深呼吸是最微小的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调节呼吸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将其调整为空气进出鼻腔的频率。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同步化不止于此,还传导至负责记忆等功能的脑区,以及负责计划和决策的脑区。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部分研究人员相信,大脑与呼吸同步的能力或许是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根本特征。
(选自《新科学家》,有改动)
19.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
21.依据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的理解。(3分)
22.通过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概括出有哪些方法使大脑更健康。(3分)
23.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双脚蝕及地面,使流向大脑的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达到“洗脑”的效果。
B.研究小组调查表明。无论喝何种类型的酒。还是喝多少酒。都会给大脑带来伤害。
C.研究人员对英国约25万人的研究发现,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智力衰退。
D.我们调节呼吸频率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
本题为大脑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四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五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本句说睡眠“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睡眠就像机器检修一样,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可以去除大脑里的“垃圾”。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睡眠会清除大脑*素;进而说明了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
(2)“重要”就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重要”一词说明了灰质是大脑在处理信息时起重大(主要)作用的区域,但还有其它次要的区域。“重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3)解答本题,要从材料三寻找理论依据,再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某一运动,说清楚运动对思考和感受的影响即可。比如,由“以你觉得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能让头脑放飞,因为脑前额叶的活动暂时减弱。这些脑区负责理性、线性思维,研究表明,减弱这些脑区的活动能让更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可知,跑步或散步的方式,这样可以暂时减弱脑前额叶的活动,让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在参加作文比赛前,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有益于比赛。再如,由“深呼吸是最微小的运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调节呼吸时,其实是在操控脑波,将其调整为空气进出鼻腔的频率……以及负责计划和决策的脑区”可知,深呼吸与计划和决策有关。会议或重要事情需要抉择的时候,可以深呼吸,以帮助计划和决策。
(4)依据材料一“大脑衰老与睡眠期的脑波活动有关”可知,睡眠对大脑健康有影响,所以保证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时间,可对大脑健康有帮助。
依据材料二“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酒精消耗量越多,大脑健康受损越严重,且不存在‘安全’的饮酒标准”“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力测试方面的表现较差”可知,饮酒对大脑健康有影响,所以不要饮酒,可对大脑健康有帮助。依据材料三“我们身体运动方式也对头脑运转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开启了众多可能性,让我们能以身体为工具改变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可知,运动对大脑健康有影响,所以多做运动可对大脑健康有帮助。
(5)A.“‘达到洗脑’的效果”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双脚触及地面时,脚上的动脉受到压缩,从而加速血液流动,使得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多达15%。实验显示,对血流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是步频和心率同步达到每分钟次”可知,此动作是运动对血流促进效果,并非是“洗脑”,材料一中“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素(包括可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才是“洗脑”过程。B.正确。
C.“喝酒多会使脑容量大量减少”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饮酒对脑的灰质——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有影响。喝酒越多的人,其灰质的量就越少”可知,喝酒对脑的灰质有影响。依据“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容量会减少,智力衰退会更严重”可知,脑容量会减少是因为年龄的增长。
D.“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能让大脑共享信息”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能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可知,不同脑区之间协调而有节奏的活动,是让大脑更轻松地共享信息的原因,选项漏掉了“有节奏的活动”这一条件。故选:B。
答案: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睡眠会清除大脑*素,进而说明了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睡配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有重要作用)。
(2)“重要”是主要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重要”一词说明了灰质是大脑在处理信息时起重大(主要)作用的区域,但还有其它次要的区域;“重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某一运动,说清楚运动对思考和感受的影响。示例:我们参加作文比赛前,可以采取轻松的速度跑步或散步的方式,这样可以暂时减弱脑前额叶的活动,让发散、更具创意的想法涌现,有益于比赛。
(4)要保证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时间;不要饮酒;多做运动。
(5)B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4-28题(15分)
①《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众说纷纭,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②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③敬是会意字,由茍和攴两部分组成。茍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攴意为敲击。《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
④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说:“畏,恶也,从甶,虎省,*头而虎爪,可畏也。”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
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
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泉州市舶司时,有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
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⑧对为官从*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常州有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斥责说情的亲戚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选文以《明史》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有何妙处?(4分)
26.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请分析选文第⑧段的论证思路。(3分)
2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A.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选文③④⑤段中引用的典籍内容解释了“敬畏”的含义及来源。
C.选文第⑥段《莆阳比事》中记载的故事,论述“敬”与“畏”的关系。
D.选文第⑨段最后一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发出号召,引起读者的共鸣。
选文以《明史》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解释了“敬畏”的含义及来源,论述“敬”与“畏”的关系,最后发出号召: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引起读者的共鸣。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炼。本文围绕“敬畏”展开论述,开头第一段《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和群臣的问话,引出第二段的“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以及最后一段“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紧扣论题,都鲜明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2)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回答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开头段举《明史》朱元璋询问大臣的事例,一方面为了引出下文第二段“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点明中心论点。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事例,可用于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时以史料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找到第七段是为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这个观点。接着画线句引用明代吕坤的话作为道理论证,论述了“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两种不同状态,作为对此论证,从而论证本段论点。根据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一般作用,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段落的论证思路要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第⑧段第一句“对为官从*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为第一部分,直接提出分论点。第二句开始“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为第二部分,通过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敬畏法律和权力的事例来证明分论点。最后以“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总结,重申分论点。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莆阳比事》中记载的故事,“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论述“心存敬畏的重要性”。故选:C。
答案:
(1)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或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
(2)举出朱元璋对大臣万钢“畏法度者快活”的回答点头称是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论题“敬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3)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充分有力而突出地论述了“敬畏”的意义。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更有权威性。
(4)首先提出本段观点:对为官从*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然后举出明朝清官鲁穆敬畏法律与权力,拒收贿赂,秉公执法的事例并加以论述,证明了本段观点。
(5)C
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三、写作(满分60分)
29.从下而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要求作文。
题目一:人生之路并非担途,在生活琐事里,你难免会遇到烦恼、困惑、伤痛;在追求目标时,你难免会遇到风雨、阻碍、挫折;在与人交往中,你难免会遇到误解、批评、嘲讽……你的不理解,抱怨,只会让你一筹莫展,陷入痛苦。但当你走出抱怨时,你的心境就会豁然开朗,你的世界便会春暖花开。
请以“走出抱怨,一片晴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走出抱怨,一片晴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通过这则材料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抱怨,要冷静,不要太急躁,你的心境就会豁然开朗,你的世界便会春暖花开;在遇到意外挫折之后很是沮丧,但最终却又发现事情有回转的余地。有时事情可以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因为也许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参考立意: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不如努力,这样才会有一天晴天。确定主题后选择与自己有关的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事件来组织行文。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文中分三段,用三个分论点并列论述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走出抱怨,一片晴天
有一句话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虽然不是那么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至少,你成长了,你优秀了,人生就多了许多可能,当然也包括遇到更好的人!
当你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不够好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足够好吗?往往是你自己不够努力,生活才阻止了你的进步。是你始终都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样子,生活才会一直牵绊住你的脚步!
可能,你也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在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枕边,放着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距高考XX天的字样。每一个看到这张图的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触。为人父母看到的是“望子*”的良苦用心,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祈盼!可孩子们更多的是抱怨,认为这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负担,不过是要自己代替父母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恰恰是在这个不断地抱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长大。
我像身边的很多人一样,也曾抱怨过自己的生活,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抱怨过自己的父母,可这些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妈妈经常和我说:“我和你爸爸没文化,希望你能有文化,不再过像我们这样的日子!”儿时,真的不懂。如今长大了,开始明白他们的艰辛,更懂了那一番话饱含的深情。看着父亲辛苦劳作的背影,眼角不禁湿润!
我不再有昔日的怨言,而是把它们变成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个更好些的明天。我的未来,父母帮不了,只能靠自己!
电影《青春派》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在高三,没有假期,没有娱乐,就连一丝丝想玩的念头都是罪恶的!仔细想来,初中何尝不是这样呢?
短暂而又美好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各种一文不值的抱怨,用行动改变自己,把自己磨砺成自己的英雄!
换一种视角,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这样才能走出抱怨,未来是一片晴天。
本文围绕“走出抱怨,一片晴天”进行论述,简洁、明了、准确。文中引用了社会上的一些经常抱怨人生的负面的例子,来引出“我”的曾经的抱怨,过渡非常自然,文章衔接紧密。小时候的抱怨和长大之后的明白事理又形成对比,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其抱怨,不如改变!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全文。
题目二:生活中,是他(她)让我成熟自立;成长中,是它让我丰富重情。他(她)是我的师长学友,他(她)是我的邻居亲朋;它是萍水相逢的一个微笑,亦或是先贤圣哲的一句教诲;它是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一个美妙的故事。他(她、它)让我学会思考,学会珍藏,学会感恩,学会绽放……我的青春,因他(她、它)而有梦,有歌。
请以“我的___________中有他(她、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标题“我的______中有他(她、它)”中的“我”,提示作文要用第一人称来写,写自己的体验、感悟或认识等。“他(她、它)”,根据提示语可知,可以是人,如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师长、邻居等,或者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可以是物,如一朵花、一首诗、一个心爱的物件;还可以是一句教诲或一个美妙的故事等,所选范围广泛,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或最有感悟的人(物)进行写作,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要体现“他(她、它)”带给自己的积极的影响。横线上所补的内容,根据提示语“生活中……”“成长中……”分析并发散思维,可补的词语可以是“生活”“成长”,也可以是“内心”“眼睛”“青春”等,所补内容决定了所写的范围。如写“我的青春中有他”,就要选择在青春岁月中他带给我的难以忘怀的内容来写。文体上适合选择记叙文,可将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做到叙真事,抒真情。
我的记忆中有它
当村头漂亮的两层洋房被强制拆除时,这片村庄成了一片废墟。而我对故乡的最后记忆便定格在了这片废墟之上。
一年前,村庄还是那么安定、恬静。留守的农妇们朝起晚归、辛勤劳作。老人坐在树荫下给孙子们讲着这个村庄的传奇与历史。你仔细听就能听到“*河改道”“四马齐驾”的字眼。也有几个野孩子满村疯跑、追逐……我搜索枯肠,也只能找到这几个记忆的碎片。
今天,我重返故乡,迎接我的是一片废墟。这种景象我不陌生,从汶川到玉树到舟曲,伴随着废墟的是痛失亲人的绝望与无助。面对这废墟,我的心竟疼痛起来。当然,我没有亲人在理废墟之下,可我的家园、我祖先的脚步却被它们埋没。
还是顺着记忆,我摸索着老家的方向:东边有个池塘,我在那里放过鸭子,捉过鱼;门前有两棵杨树,我和堂哥捅了那树上的马蜂窝……
映入眼帘的是尘埃落地的悲凉!隔壁的表叔家正在清理砖瓦,他看到我很高兴,又对我抱歉地说道:“也没办法招待你,东西都搬走了!”从表叔那里我才知道为了推进城市化,村里的人都被通知搬到镇上道路两旁的公建房里,而这片村庄将用来办养殖场。
这便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通一景。
我的思绪不在这儿,我两眼直直地盯着门前的杨树。在废墟的背景下,这两棵杨树显得如此高大,高大后却是落寞的背影。它们像两个巨人似的守候着这个村庄最后的记忆。
而它们也将会被砍掉。
听着树上蝉的哀鸣,我一时竟生起一阵酸楚。
我曾怨恨自己生于农村,总是黑黑的皮肤,脏脏的小手,还有一口纯正的方言。这些都让我刚到城市时遭受了太多的嘲笑和异样的眼神。到今天,我离开老家十年了。十年是值得纪念的周期,十年里我蜕变成了一个喜欢白衬衫、白板鞋的阳光男孩。在我身上闻不到这里的气息了,但有时面对着城市的灯红酒绿,我会怀念这里,离开得越久,离它越近,记忆就越深。
所以我喜欢去老家看看,闻闻十年前日子的味道。今天,我的老家成了废墟,或者说我的家园在废墟之下。
站在村头,我的脚下是千百年来祖先走过的路。经过了多少代的历史,一切都沉淀成弥足珍贵的家园记忆。在当今城市化建设的轰鸣中,这种记忆稍纵即逝。也许到下一代,就消失了。
没有了家园的记忆,我们将成为精神的流浪儿……
本文在事件选取上具有个性化特征,视野开阔,有气象;在表达时注意到了意象的营造和渲染,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的意蕴。改变与破坏,传统与现代,似乎天然就有着割舍不断的纠结。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这是不尽的话题,也是常说常新的话题,作者在此只表达了一点:没有了家园的记忆,我们将成为精神的流浪儿……这也给我们的思考留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