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襄阳东津新区大埠片区往事拾零逍遥游遍
TUhjnbcbe - 2022/8/8 17:30:00

从东津古镇出发,沿省道(原襄洪公路)往东走约7.5公里处的路两边,有一个集镇叫大埠街。

新中国成立后大埠公社、大埠管理区、大埠总支等机关设在大埠街,辖营口、傅寨、吴湾、合力、肖营、唐庄、岳底、马岗、吕寨等村。

农机收割水稻

大埠来历大埠老街中和镇张百川营

大埠的来历,众说纷纭。

有一篇叫《襄阳地名趣谈》的文章说,东津大埠街,该地形成集市多年,因街小,人们称为“大步街”,后讹传为大埠街。

大埠街上老人说,大埠街名称的来历有两说。一是说大埠建街造房所需木料,是人工放木排从郧阳沿汉江而下,在放木排的途中,木排与一木船相撞,赔偿很多。这时有人说:这个街不该建,大不该。大埠方言,街读“gai(该)”,后来就称大埠街了。其二说:建街初期,商户们因入股份额、铺面分配等,常起纠分,甚至吵架、打斗,这时有人说:这个街就不该建,大不该。后来就称大埠街了。

翻翻字、词典,对“埠”的解释,①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古时亦作“步”):~头、本~、外~、船~等;②过去指与外国通商的城市:开~、商~。这就是说,埠,应是水边的码头,或者是通商的市镇。

现在的大埠街,西、北、南是一片平原,东边是起伏的岗地,怎么也与“水边的码头”联系不到一起,莫非是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河道从大埠街移走了?这只有等考古发掘来印证了。

大埠街,不会是“与外国通商的城市”,若只取“通商”义,大埠街位于峪山镇西、东津镇东、淳河店北、王家河南这一片的中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贸重镇,能否说得过去?由此,是否当初建街之人的想法就是希望家家生意兴隆,街市繁荣昌盛,大商埠鳞次栉比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还称现在的大埠集镇为新大埠。老大埠街,在新大埠东一里的路南,现在,老大埠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老大埠街街道太窄、门面太小、没有场地,不能满足周边人们买卖交易的需要,于是,集市转到老街西米,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当时称新大埠,时间长了就把“新”字去掉了。大埠古街,就慢慢没有集市了,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老大埠街南北向贯通。过去,街南北两头,各建有一座高大的牌楼,牌楼飞檐翘角,气势典雅、恢宏。各店铺之间的屋顶上,均有风火墙垛相隔。整个街东、南、西三面环水,是人工寨河,北面是通往东津湾、峪山的马路(今省道)。街的南门有一活动吊桥,吊桥收起,街上的人,出不了街,街外的人进不了街。

过去,街上开有粮行、银铺(打金银首饰),百货铺、饭馆、旅店、轧花铺、日杂铺、染房等铺面,生意甚隆,甚是繁华。街上出了不少远近闻名的商贾,其最知名的有刘大刚、付开昶、戎胖子、王银匠、彭喇叭等。刘大安,在大埠街一带过去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人称“安爷”,比刘大刚等要早一些,过去从河南到大埠街再到钟祥,说起“安爷”都要给几分面子的。

大埠街一带过去廖姓是大姓,后因瘟疫传染,人口锐减。有“廖傅一家”之说。

大埠街在年前后,曾称中和镇。今街口存有一碑,是建中和镇记事碑。碑文中有字样:“中和堡”“寨墙高厚,寨濠深”、“可以建市”、“18家首人”、“共商各集资入股”、“建造门面七十二间、集商家二十多家”、“民国五年(年)丙辰秋七月二十八聚人共商”。

中和镇碑

80高龄的李运生(峪山镇退休教师),是大埠街人。小时候他在今大埠联办小学读书,他回忆当时读书时所唱的校歌,其中有:“*旗飞舞,国旗飘飘,我们就读在峪山区中和镇学校。学业需努力,功课不懈怠,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大家携起手,向前走……”歌词里面,就有“中和镇”,说明大埠确实叫过中和镇,归属峪山区管辖。

年版《襄阳县志》载:中华民国1-9年,襄阳县分8个区,第四区峪山辖中河(和)镇;当时峪山区辖地:汉水以东、枣阳以西、滚河以南、鹿门山以北。民国25年(年),东津湾成第四区,辖中河(和)镇。民国时,大埠街曾设有邮*代办所。解放后大埠又划归峪山管辖,滚河长渠修建后,归东津管辖。

紧挨着老大埠街东的今大埠联办小学,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庙,解放后,庙改成了学校,后来庙舍坍塌,重建了新校舍。光绪十二年(年)王万芳篡修的清光绪《襄阳府志·卷八·建置三·乡镇·堡寨》中曾提及:“堡寨附,东曰西北津堡(即东津湾)15里,纯河店堡20里,张百川营堡30里,王家河堡30里,峪山堡45里,谢家棚堡45里,滚河堡45里……”史书记载张百川营就在大埠一带,可现今踪影全无,查无此名。后经多方访询得知,现今大埠小学所在地一带,过去就叫张百川营,为何叫此名,没人能说得清,待考。

大埠小学学生拔河

唐庄李朗星塌塌坑墓群

在大埠北偏西约0米的地方,有个村庄叫唐庄。过去,唐庄和其它村庄没有什么区别,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优游自在的农耕生活。

晚清时,这个村庄的大户李子壮,捐了个武秀才,闻名襄东。他的二儿子李朗星,更是非同一般,可以说在襄阳是大名鼎鼎。

李朗星是原国民*中央*校(*埔*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学员,曾任湖北保安第四团团长、襄阳县长、国民革命*第五战区第九挺进纵队司令、新疆哈密行*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湖北省第五区行*(襄阳地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国民革命*第三兵团暂编第八**长等职。

李朗星自幼聪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襄阳县立模范高等小学;后又考上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他从小受其武秀才父亲的影响,认为能文能武才有出路,执意从*。

年,十五绥靖区(驻湖北襄阳,辖鄂西北地区,以康泽为司令)成立.对抗人民解放战争。康泽命令李朗星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作战。李朗星召来旧部,网罗土顽武装多人。因是临时拼凑,无*装,这些人大多穿着长短不齐的布衫,老百姓俗称其为“大布衫队”。大布衫队是一股祸水,吃、喝、偷、拿、奸、掳,烧、杀,无恶不作,老百姓又称他们是“一扫光”

李朗星的队伍,在抗日上也曾做过有益的事。

在唐白河与滚河交汇处,有一长约米,宽约多米,四面环水的无名荒洲,荒洲的北面是洪山头,洪山头是一土岗,居高临下对着荒洲。

年5月,日*39师团联队,窜犯到唐白河上游。李朗星奉命迅速带*驻扎于洪山头,构筑工事,严阵以待。20日傍晚,日*窜至梁咀一带,并派侦察人员察看渡口。侦察人员误将夹河套中的荒洲为河岸,报告给长官。夜晚零时左右,日*先头部队乘橡皮船偷渡到荒洲上,并发出渡河成功的信号弹,后续部队陆续登洲。等到日*上洲后,李朗星一声令下,轻重武器对准荒洲一齐发射,弹如雨注。日*进退维谷,顷刻之间,纷纷嗷嗷倒下。两个小时过后,余具日*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荒洲上,日*联队长神崎哲次郎大佐也被乱枪击毙。这就是有名的“荒洲阻击战”。地方保安团,全歼日*一个联队,在八年抗战中实不多见。

l年初,李朗星带着家人,乘飞机逃往台湾。年,在台因瘫痪自缢而死。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唐庄李朗星老屋前堰塘内曾挖出4挺重机枪,后送交襄阳*分区。

李朗星鸿运当头、福星高照的时候,人们都说唐庄风水好;李朗星一败涂地、仓皇而逃的时候,可能好风水就转到唐庄百姓身上了。

如今,东津新城建设的需要,唐庄村已被整体拆除,成了一片废墟。不远的将来,它会成为高楼林立的城市的一部分,唐庄也就只能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塌塌坑墓群。在唐庄村南约米处,有一个墓群,叫塌塌坑墓群。墓群北距郭家寨约米,西至前姚庄约米,南到唐庄自然村约米,位于唐庄自然村北部一片开阔平坦的耕地中,墓地略为高出周围耕地。墓地略呈正方形分布,边长约50米。年左右村民在耕地时挖出一砖室墓,发现大量花纹砖,一面铜镜及铜钱等,墓葬挖后形成土坑,故当地俗称“塌塌坑”,在村中的茅厕墙上仍可看见带菱形纹的花纹砖,分析可能是一处汉代墓群。除早期损坏一座外,其余保存较好。

跑马岗王麒斌小四冲汉代墓群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马银林的人,常在大埠街东三、四公里的地方,骑马练武,练得一身好武艺,远近闻名。后来人们称他骑马练武的地方叫跑马岗,再后来就直称马岗,即现在的马岗村。

一百多年前,马岗村大王庄营盘出了一个名人叫王麒斌。王麒斌和唐庄的李朗星是同时代的人,毕业于国民*保定*官学校。官至国民**队中将旅长。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等多次战役。台儿庄大战伤后退出了*队,回到了老家襄阳。后在李朗星执*时期曾任警察大队大队长。解放后病故。

小四冲墓群。小四冲墓群,位于小四冲自然村东部与峪山镇接壤,西至马岗村约1公里,南距小四冲自然村约米,北到前、后胡沟约米,一条土路通往小四冲。墓群分布在一岗地北部,范围约平方米。据小四冲村民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成片的封土包,后被平整土地时平掉,耕地时经常能挖出陶鸡、陶鸭等泥塑动物和墓砖。在村中调查时,随处可见各种图案的花纹砖,推测为一处汉代墓葬群。地表现为耕地,因小四冲地处偏僻,除耕地破坏的以外,以后未再深挖。

合力大脚庵双庙畈安子岗祠堂岗墓群动植物

在大埠街南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个行*村叫合力村。合力村包含三个自然村,大脚庵、双庙畈、邓畈。

大脚庵,是一座尼姑庵。过去,妇女们都用布将脚缠小,脚越小越好看,称作“三寸金莲”。大脚庵原来没有名字,因庵里的尼姑不缠脚,是大脚,人们就叫庵为大脚庵。大脚庵所在的村子比较大,东高西低,人们把村子从东到西称为上庵、中庵、下庵;时间长了,就叫成了现在的上湾、中湾、下湾。

双庙畈因其两庙相隔不远故有其名。今有一通修庙纪事碑,修庙人以陈姓、席姓居多,少量叶姓、王姓。

双庙畈建庙碑碑文:从来古之宫殿亭阁均有由而建,寺观台楼犹有因而兴。想我等各祠之始建也,远与庞居、鹿门共相华美,近与七佛、法海鼎立犄角,此汉东之一大观也。迨至代远年湮,廊庑有颓败之形,墙垣有崩塌之势,在旁观者,目观而神伤,岂吾等坐视而袖手乎?因而集众公议,各捐己赀。残者修而缺者补,颓者振而发,兴前后殿,安东西两廊,不日将有焕然一新乎!于是众姓日夜守司,不惮风霜之劳,诚心向善,敢辞雨雪之苦,并力合作,鸠工造化,不日告竣。因勒片石,以志不朽云。是为序。首人、众姓(从略)。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年)立。

邓畈,现在的居民只有一家姓邓的,大多姓席。这里有“顿(方言读deng,邓)饭成席”的说法。不知什么原因,姓邓的人家就没有了,大多是姓席的人家了。

安子岗是合力村的最高点,地处合力村的东南,与襄州区峪山接壤。传说,古时候安子岗比今霸王山还高,当时岗下住有一匹金马(神马),是安子岗镇岗之物。一天金马和村里的其它牛马一起到水塘里饮水,一牧童发现多了一匹又高又大的马,就拿绳索想将它拴住。金马受了惊吓,一溜烟跑到霸王山一带,就此住下。后来霸王山长高了,安子岗缩矮了。如今村里还流传着“霸王山挂苲草,离安子岗还有三尺高”的民谣。

安子岗表层土是粘*土,可在安子岗西北侧底层却有红河土和鹅卵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铺石子路,村民建房垫屋基,建桥打井等,需用卵石,都在安子岗挖。莫非很早以前,安子岗下是一河道?

合力村祠堂岗有一墓群,叫祠堂岗墓群(又称双庙畈墓群)。墓群座落在一条南北走向岗地的西坡上,地势东高西低,祠堂岗墓群东约米与襄州区峪山镇地界接壤,西距双庙畈约1米,西南距安子岗大坝约米,有机耕路通向村里。其范围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现地表为耕地,村民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时,曾挖过几座砖室墓,内有陶鸡、陶猪、陶牛、陶羊、陶狗、陶人、陶罐等,现村中墙壁上有不少汉代、唐代绳纹砖,地表暴露有残花纹砖。由此分析,此处应是汉代、唐代时期的墓地。

合力村的邓畈,出了一位作家,他叫席星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襄阳市作协副主席。他在《风牛马》中所写植物志、动物志,即是记录了合力村的植物、动物。

《风牛马》节选:本乡为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中,雨热同季。本乡地貌多样,丘陵、平原、冈地交错,生物资源丰富,南北、水旱品种兼有,农林牧渔等重要生物资源共种,其中植物种,动物种,另有大量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胜枚举。旱地土壤多为*棕壤、*褐壤,水田土壤多为潴育型水稻土,少量为潜育型水稻土。沿汉水为潮土和灰潮土等。耕作制度:按作物分夏秋两季轮作,河地二年四熟,冈地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

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水稻、豌豆、蚕豆、绿豆、*豆(黑豆)、打豇豆,苞谷、高梁、红薯、芝麻、棉花、花生、油菜、向日葵、蓖麻、烟草等。

蔬菜类有:萝卜、白菜、辣椒、茄子、菠菜、豇豆、扁豆、刀豆、菜豆、腊菜、芫荽、*瓜、南瓜、丝瓜、苦瓜、甜瓜、菜瓜、笋瓜、葫芦、瓠子、青菜、苋菜、芹菜、莴苣、大葱、小蒜、韭菜、*花菜(金针)、茴香、芋头、山药、茼蒿等。

水生类有:莲藕、茭白、慈姑、菱角、荸荠。

葫芦湖及野鸭湖中多水产:鲤鱼、黑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白鲦子、鳜鱼、鲇鱼、鲂、鲩、赤眼鳟、鳅、鳜鱼、*鳝、泥鳅、刁鳅、小屎放屁儿、肉泥棍、老鳖、螃蟹、蚌和螺蛳。

(本乡)饲养动物有:*牛(本地牛、南阳牛、秦川牛、枣北牛等)、马、驴、骡、山羊、绵羊、猪、兔、猫、狗、鸡、鸭、鹅、鸽、家蚕、蜜蜂等。

野生动物有:麂、獐、豹、狼、獾、狐、九节狸、*鼠狼、野兔、鼹鼠、喜鹊、乌鸦、斑鸠、鹌鹑、麻雀、鹤、鹞、鹰、野鸡、野鸭、画眉、*莺、燕、雁、布谷、鹭鸶、秧鸡、麦鸡,蛇、龟、鳖等。

药用动物有:全蝎、蜈蚣、地鳖、穿山甲、刺猬皮等。(摘自席星荃《风牛马》)

早期共产*逃日本小鼠岗战斗

大埠街*支部最早成立于年5月,支部书记为许楚才。许楚才,又作楚材,化名冯白涛,年生。*龙垱人,年5月加入共青团,年4月加入共产*,抗战时期历任*龙中心区委委员(同时兼任大埠街支部书记),襄枣宜县委委员,圻南县工委书记兼县指挥部*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襄枣随边行*委员会主席,解放后历任咸丰县委书记兼*委、恩施地委监委书记兼行署检察长、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等职,后离休,年病逝。

新中国成立前,大埠街一带,一直是红、白区的交界处。从大埠街往东,是革命苏区、老区峪山、*龙,归属共产*领导;往西是国民*统治区。国、共两*经常在大埠街一带活动,不时发生战斗。

年初,日*占领武汉不久,又气势汹汹地北上襄阳,企图越过汉水,再占宜昌,伺机攻入四川。

日*从枣阳进入峪山、大埠一带。由于日*武器装备精良,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百姓们听说日本人来了,像躲瘟神一样,逃之夭夭,东藏西躲。后来称逃躲日本,叫“逃日本”。

据说,吴湾村人张从义,小名张三犟,与本村刘四龙、刘四虎杀过不少日本*子和国民*官兵。张从义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张从义曾被日本人抓获,遭受严刑拷打,体无完肤,溃烂成蛆,救出后村里妇女用缝衣针为其挑出肉中蛆才得以存活。

年7月,襄阳第一次解放后,解放*因战略上的需要,又从襄阳撤退。此时国民**的整编20师,再次占据襄阳。该部*纪涣散,老百姓深受其害。

驻在襄东的国民**,以东津为据点,靠汉江边驻扎,他们每天一次或多次到大埠街一带,名曰“进剿共*”,实则抢掠财物。

年初秋的一天,共产**龙区中队三十余人,在中队长张心义(绰号张豁牙子)的率领下,在小鼠岗全歼国民*一个营(实有人)。事后,本地几个文化人,为这次战斗编了几句顺口溜:“小鼠岗前摆战场,*民团结斗志昂。森严壁垒志成城,犹如密布天罗网。遍地神兵从天降,杀声枪声震山岗。顽敌个个惊破胆,束手就擒狗熊样。”(搜集整理者:李运生、韩心芝等)

傅家寨遗址古墓群戎岗水库

傅寨村,位于大埠街和戎岗坝之间,省道穿村而过。包括傅家寨、郑家湾、戎岗、陈寨(含上寨、下寨)、周坛等营盘。

傅家寨遗址位于傅寨村,西邻傅寨,东距戎岗水库约米,西南距傅寨小学约米,南距襄洪公路约米。

寨址座落在一条南北走向低岗地的东坡底部,地势东部平缓,西部高,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米,东西约米,寨墙已毁,现仅存四周的护寨沟,沟宽约15米,深2米左右。

据当地老人讲,寨墙原高有2米多,宽约2米,设东、西门,建于清代,毁于民国时期。现地表暴露有残砖、瓦片、瓷片等,由此分析,寨应是清代时期的遗址。

傅寨村还有两处古墓群。一处墓群座落在一条南北走向岗地的东坡上,地势东低西高,其范围呈方形分布,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现地表为耕地,西南部分被村民建房占据,村民说在80年代平整土地时,曾挖过几座砖室墓,现村中墙壁上有不少汉代、唐代绳纹砖,地表暴露有残花纹砖,从取土断面还可看到残砖室墓。由此分析,此处应是汉代、唐代时期的墓地。

另一处位于老林场,墓群座落在戎岗水库的西部,地势东高西低,西南距傅寨小学约米,南距襄洪公路约米,东邻福利院,其范围呈方形分布,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现地表为水田耕地,村民说在80年代平整土地时,曾挖过几座砖室墓,现村中墙壁上有不少唐代绳纹砖,地表暴露有残花纹砖。5年,戎岗村民在此挖了二个唐代青瓷碗上交给襄州区文物处。由此分析,此处应是唐代时期的墓地。

戎岗坝水库位于大埠东面,与峪山交界,控制面积4.5平方公里,库容.2万立方米,坝高16.5米,坝长1米,修建时间-年。

肖营梧桐庙

肖营村,位于大埠街西0米处,省道沿村中东西向过。包括肖营、梁营、罗营、唐营、江营、朱家营、胡家营、赵家园、王凸等营盘。

肖营村的罗营自然村,因罗姓居住故名。过去,罗营有座比较出名的庙,叫梧桐庙。此庙是罗氏家族后人为纪念初唐时期罗艺、罗成、罗通等前辈丰功伟绩而修建的。可惜在解放后被毁,今庙址尚存,占地近2亩,原庙前立有石碑,后被拉去修桥,此桥在今内环东线5号下穿附近,修下穿时被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奔涌而至,古老的大埠随着东津新城的建设,正发生着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

(杨立武朱家红)

1
查看完整版本: 襄阳东津新区大埠片区往事拾零逍遥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