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用药千金赋
TUhjnbcbe - 2022/2/12 13:24:00

用药如用兵,全在医者调配。用兵,在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用药,必须识药知病,才可药中病所。调配得法,效如桴鼓,调配不当,贻误病机;要领重在明药理,多实践,熟则生巧,理自悟明。藉先贤之经验,抒个人之体会。归诀如下,名曰心法。

(一)药物个性之奇

试观诸药,各有妙用。

麻*发汗定喘,用于表寒。

桑叶宣肺解表,温热最宜。

紫苏辛温发表,能宣通内外,且解鱼虾之*。

菊花辛凉解表,能肃肺抑肝,且有明目之能。

防风祛风胜湿,芥穗疏风散疮。

羌活治游风,有发表之功,以散营卫之邪。

独活理伏风,有助表之力,以温营卫之气。

羚羊清肺肝而熄风,犀角解心热而凉血。

*芩清少阳之热而上焦亦用。

*柏专泻下焦相火。

粉丹皮凉心肾,地骨皮退虚热。

龙胆草泻肝经湿热,东白薇清胃中虚热。

番泻叶清肝火而通便,生大*涤肠热而泻下。

生石膏能清肺胃实热,肥知母专清肺肾虚热。

神经痛,用元胡、细辛;血瘀痛,须乳香、没药。

头痛,必用川芎;腹痛,芍药则安。

肝胃气痛,佛手、甘松有功;肠胃寒痛,胡椒、良姜莫少。

虫痛绕脐,川椒、乌梅能安;肝郁腹痛,白芍、厚朴当先。

胁下痛,用北柴胡;茎中痛,有甘草梢。

气刺痛,用枳壳;血刺痛,须当归。

项痛,葛根为先;脊痛,须鹿角胶。

腰痛,川断、杜仲莫少;咽痛,豆根、牛子为先。

骨节痹痛,秦艽有功;诸般疼痛,毛姜为佳。

川贝能降肺经之热痰,杏仁独行肺经之寒痰。

白附子祛肺经之风痰,瓜蒌涤肺经之结痰。

半夏除脾经之湿痰,旋覆花推脾经之伏痰。

款冬花开脾经之血痰,苍术除脾胃之宿痰。

元明粉涤肠胃之实痰,天花粉涤膈上之热痰。

痰迷心窍,远志为功;痰郁心经,蕤仁能破。

礞石滚痰之滞,肝经独爽;铁花开痰之结,肝脏自泰。

胃中得青盐,痰火顿息;肾中入蛤粉,痰热结除。

白芥子能除膜内外之痰,生姜独降痰浊之上逆。

肌表之气,补宜*芪;五脏之气,补须人参。

沙参专补肺经而治嗽,*参偏补脾胃而益气;丹参入心补血而养神,熟地入肾补精而增髓。

枸杞、首乌补肝肾而乌发须;鹿胶、龟胶补精血而强督脉。

附子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

川草乌独通经络之痹痛,白附子专治面风之游走。

芦巴子温肾,吴茱萸暖肝。

小茴香温下元而散寒,台乌药行寒气而治疝。

除湿莫过于苍术,祛湿薏苡仁最佳。

茯苓、滑石,淡渗利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连苦寒燥湿,蔻仁和中化湿。

理血,当归为先;止血,三七最佳

大小蓟、仙鹤草,统治各部出血;地榆炭、黑芥穗,下血最宜。

童便止血,为无价之宝。

发余炭,能治内外出血,天冬治咯血而入肺胃,白及疗吐血而肺胃皆宜。

紫蔻、白蔻,调气和中;枳壳,厚朴,快气宽肠。

沉香、降香,降逆气而止疼;旋覆花、赭石,平冲气而敛肝。

丁香、柿蒂,和胃降逆;前胡、白前,下气消痰。

木香理诸气而不宜多用,苏梗宽中气而消胀。

香附子为血中之气药,片姜*为气中之血药。

郁金理气解郁,橘核行气散结。

荔枝核调疝气,春砂仁调中气。

柴胡升肝气,升麻升脾气。

青皮、陈皮,皆能理气。

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

刺猬皮,健胃而涩精最奇;金樱子,治遗泄功效亦佳。

桑螵蛸、益智仁,摄溺止涎;生芡实、淮山药,止泄涩精。

(二)药物配伍之妙

药有个性之奇,方有合群之妙;药有益即有害,方有利而无弊。

药之范围狭小,方则制裁随心,应临证无穷之变化。

药物单行为药,药物配伍为方。

同类相须,效用更彰,异性相逢,变化无穷。

是故知贝同用,名二母宁嗽丸,止咳化痰;天麦冬相须,曰二冬膏,润肺止咳。

半夏陈皮合用,化痰顺气,为二陈汤之主药;沙参麦冬相行,润肺生津,且有大养胃阴之用。

豆豉、葱白配伍,名葱豉汤,能散寒通阳;二花连壳相连,清热解*,且辛凉解表。

柏子仁、酸枣仁同用,养心安神,且有安眠之用;白茯苓、赤茯苓并行,利水渗湿,具有宁神之功。

潼白蒺力合用,平补肝肾,有明目之功;生熟地相须,生血补血,有凉血之用。

人参、蛤蚧同用,名人参蛤蚧散,能纳气定喘;鹿胶、龟胶相逢,名龟鹿二仙胶,可生精补血。

枳实、竹茹配伍,和胃止呕,为温胆汤之要药;苍术、厚朴相须,燥湿行气,是平胃散之君臣。

三棱、莪术同用,消食破积,大有健胃进食之用;苍术、白术相须,健脾燥湿,方成培土和中之功。

砂仁、蔻仁同用,健胃消食,更能理气和中;佛手、甘松相须,理气止痛,方可疏肝健胃。

它如神曲麦芽,消食和中;苏梗、藿梗,宽中消满。

*芪、*参同用,益气之力雄厚;附子、肉桂相须,温肾回阳更佳。

桃仁、红花相须,活血破瘀;当归、川芎合用,活血祛瘀。

蒲*、五灵脂同用,名失笑散,活血止痛,治心绞痛、产后瘀痛。

生龙骨、牡蛎相须,敛阴潜阳,镇惊安神,涩精敛汗,大有化痰散结之妙。

芡实、金樱子同用,名水陆二仙丹,大有涩精之妙。

五味子、五倍子相须,涩精固肠,为治遗精、久泄、带下、崩漏之方。

赤石脂、禹余粮合用,涩精止遗而固脱;海藻、昆布相须,消痰核而治瘿瘤。

*芩、*连同用,清上焦火*,燥肠胃之湿;知母、*柏相须,清下焦火烈,滋肾坚阴。

此同类互助之例,更有异性相逢之奇。

是知人参甘甜微苦,为益气生津之要品,得大辛大热之附子,刚柔相济,名参附汤,大补元气,强心固脱。

配淡渗利湿之茯苓,补利相彰,大有健脾宁心之效。

佐以辛温发表之紫苏,补散相助,名参苏饮,可扶正祛邪,治虚人之感冒。

与凉血之生地相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名人地煎,主治鼻衄不止。

*连苦感寒,清热燥湿,配肉桂之辛温,一寒一热,一心一肾,名交泰丸,治失眠。

得滋补血之阿胶,燥润相益,有安眠止痢之效。

佐辛温之吴萸,名左金丸,以热治寒,和胃制酸。

得辛温之干姜,辛开苦降,除胸中邪结。

配苦温木香,燥湿化滞,名香连丸,治赤白痢。

合半夏,辛开苦降,以止呕。

配酸敛之乌梅,酸苦化阴,能泄烦热,如连梅汤之类。

细辛辛散止痛,配补肾养阴之熟地,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

得石膏之辛凉,直达上焦,治风热头痛、牙疼。

得蜂房嗽口,能止牙疼。

熟地大补精血,配辛温发散麻*,腻散相制,一入肾一入肺,平喘最佳。

佐砂仁之辛温,腻散互利,一血一气,补血开胃。

得石膏之辛凉,一养阴一清胃,治肾虚胃热牙疼。

石膏辛凉,配辛温麻*,阴阳相济,寒热相制,为肃肺平喘良方,如麻杏石甘汤之类。

得甘草之甘平,辛甘相合,名玉泉饮,治温疫发斑。

*芪温补,得防风,一补一散,名*芪防风场,既治体虚感冒,又治脱肛神效。

配甘草,名*芪甘草汤,溺尿,玉茎痛如针刺,不论年月久深立效。

佐防己,一补一利,名*芪防己汤,助卫阳以利皮水。

配当归,一气一血,阴阳相济,名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

合辛热之附子,名芪附汤,温固卫阳。

配渗利之滑石,名保元汤,治瘥后红白久痢。

附子辛热助阳,配甘苦之白术,名术附汤,温补中气。得淡渗之茯苓,温肾利水。配菖蒲等分,棉裹入耳,治耳内疼痛。

半夏为燥湿降逆之品,得枇杷之润柔,一燥一润,一刚一柔,祛痰止咳,使肺行清肃之令。

配清热平肝之夏枯草,治热痰郁中之失眠。

佐益火润便之硫*,名半硫丸,行寒积通大便,治老人便秘。

芍药敛阴止痛,配甘缓和中之甘草,名芍药甘草汤,可和血止痛,治痉挛。

得甘温解肌之桂枝,一气一血,调和营卫。

佐柴胡,一敛一散,和肝泄热。

使当归,一静一动,养血和血。

麻*辛温发散,得苦寒之射干,辛开苦降,一热一寒,能平喘化痰,治喉中如水鸡声之痰鸣。

配连翘赤小豆,补利兼施,名麻*连翘赤小豆汤,能治风水。

五味酸敛,得辛温之干姜,一开一敛,降气平喘,*柏苦寒,配香燥之苍术,一寒一温,名二妙散,治湿热痿痹。

大枣甘补之,配辛散之生姜,一补一散,调和营卫。

前胡柴胡相逢,一升一降,疏邪止咳。

桔梗枳壳得配,一升一降,开胸利膈。

桔梗甘草相配辛苦散寒,甘平除热,通治喉口舌诸疾。

乌梅酸敛,配甘补之生地,化阴生津。

甘草得茯苓,不资满而泻胀。

香附辛散苦降,乃血中之气药,得人参白术则补气,配当归地*则补血;

得木香,则散滞和中;配檀香,则理气醒脾;

得沉香,则升降诸气;配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

得栀子*连,则清热泻火;配茯苓,则交通心肾;

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配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

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痞块;配艾叶,治血气、暖子宫。

紫苏得陈皮砂仁,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温中止痛;同香附麻*,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和血散血;同桔梗枳壳,利膈宽肠;同莱菔子杏仁,消食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

诃子苦泄酸敛,同乌梅五倍子收敛;同陈皮厚朴下气,得人参治肺虚之嗽;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澼便血。

(三)药物归类之用

物以类居,人以群分。

诸花皆升浮,具有发散之用。

诸枝皆达肢,具有通经活络之功

诸皮能达皮肤,皆有利水之用。

诸虫善行,皆能祛风通络。

诸石具有沉降之力。介类皆有潜阳之用。

以脏补脏,以食消食,皆为常用之法。

古有猪肝配苍术,以治雀目。猪心配朱砂,能疗心悸。

谷麦芽能消食积。肥肉烧炭可消肉积。

(四)药物补泻之性

四气五味,药之本性;相互配伍,补泻有别。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

肝胆温补寒泻,辛补酸泻。

心与小肠热补凉泻,咸补甘泻。

肺与大肠凉补温泻,酸补辛泻。

肾与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

脾胃温热为补,寒凉为泻;甘补苦泻,各从其性。

三焦,命门之补泻,同心和小肠。

用药明此趣,制方方有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药千金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