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肿瘤
如果能完整根治性切除
对患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而近些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有些肿瘤的切除不再需要开“大刀”
半个小时左右
便可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完成根治
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什么是ESD手术?
ESD手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内窥镜下超级微创技术,通过内镜进入消化道后,直视下放大观察、电子染色确诊病变,并完成精细的微创切除手术。主要适用于切除口咽、食管、胃、肠等全消化道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
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
ESD手术有哪些优势?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SD手术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大刀、体表无创面、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既能保证消化道早期癌等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病人无需开胸、开腹手术,住院天数大幅缩短,手术费用也比传统手术低很多。
从治疗疗效来看,对于早期肿瘤进行ESD手术,实现病变整块切除率达99%,治愈性切除率超过95%,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和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基本持平。以结直肠癌数据为例,早期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90-94%,而内镜下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3%。
ESD手术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因此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可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可以一次接受多个部位的内镜下手术,一次性根治多部位的早期肿瘤。对于多原发肿瘤患者,还可以根据不同肿瘤的特征选择内镜下切除结合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协作治疗方法,在最大程度保证器官功能的前提下,使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最大化的改善。
所有消化道肿瘤都可以采用
内镜下的根治手术吗?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消化道肿瘤都可以接受内镜下根治手术。目前内镜下的肿瘤治疗涉及到全消化道,主要包括黏膜的早期癌变、具有癌变倾向病变和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切除治疗。
从消化道第一站口咽部开始,依次包括食管、胃、小肠、结直肠,只要是局限性黏膜层的早期癌变和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在充分评估适应证后,均可以利用ESD技术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
此外,随着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在ESD技术基础上延伸了包括EFR、STER、POEM在内的多种新技术,可以完成各种黏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其中包括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等等。
行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有以下几点:
(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充分评估结果,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或侵及黏膜下层但没有淋巴转移,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需要主动消化道穿孔或全层切除,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复发转移的肿瘤患者
是否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复发的肿瘤,如果评估为处于早期可切除范围,仍然可以接受内镜下完整切除。而对于进展期或转移性肿瘤,包括ESD在内的多种内镜治疗技术同样可以为患者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单纯内镜下活检组织量少无法通过病理检查以提示病灶起源或病理分型时,利用ESD技术可以实现病灶的大块活检,相当于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充分满足病理检查的要求。
此外,利用内镜下治疗技术可以为许多进展期肿瘤患者实行减症治疗,如各种狭窄、梗阻和瘘等问题。上消化道梗阻导致无法进食的患者,进行内镜下胃造瘘手术,就可以利用微创的方式解决患者饮食的问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常规内镜下扩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利用内镜下线状切开吻合口疤痕。此外,ESD技术还可实现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减瘤作用。
医院集病理学和相关学科优势在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内镜科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高清放大胃肠镜、超声内镜、鼻咽喉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等全系列诊疗内镜,以及最新的高频电刀工作站等设备,设有19个诊疗间,其中徐汇院区可开展12台,浦东院区可开展7台,常规开展各项早期口咽癌、食管癌、胃癌、肠癌的内镜下切除术(EMR、ESD术),可以达到外科根治手术同样的疗效。
内镜科联合胃外科利用内镜ESD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同时完成内镜切除早期胃癌,腹腔镜完成胃周淋巴结清扫手术。近期有一例患者因为发现贲门胃体有一个近2cm的早期癌,但是术前评估发现胃周可疑转移性的淋巴结。常规来说需要开“大刀”把癌和淋巴结一起清除,但是这样下来就要切除全胃。
胃癌多学科协作(MDT)团队讨论后提出利用内镜ESD技术切除贲门癌,可以保住全胃,同时腹腔镜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引流区。最后内镜科刘建强教授用了不到30分钟完成ESD切除贲门胃体癌,由胃外科*华教授团队利用仅30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胃周淋巴结的清扫。
术后病理证实该患者是早期的黏膜内癌,而且没有淋巴结转移,我们通过这一“软硬兼施”的手术,成功取得了这场保“胃”战役的胜利。
专家介绍
文字:刘建强(内镜科)、陈柯(内镜科)编辑:朱一齐如果觉得有用,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