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散寒化瘀兼柔肝治胃痛屡发
TUhjnbcbe - 2020/11/23 23:01:00

『一个有使命的
  

病机分析


  

胃痛病机有三个特征,治痛当慎守病机:其一,胃病久延不愈,多先伤胃气,继损中阳,阳损则寒生,何以见得?从临床所见,不论在胃痛的发作期还是缓解期,不少患者都不敢进冷食冷饮,胃脘部常怕冷风,即使有烧心、口干苦,或反酸等胃热症状,但照样畏冷食凉饮,进冷食凉饮则胃痛加剧。故笔者认为,中阳虚寒、寒凝胃气是不少胃痛的病理基础,临床上见胃痛屡发者便用良附丸、香橼皮温胃散寒止痛,或用*芪建中汤温建中宫之气而止痛,改善中阳虚寒、寒凝胃气的病理基础。

胃脘怕风,用徐长卿、白芷辛温散风,防止“风陷虚谷”。其二,前人有“久痛寒必化热”之说,临床确实如此。在胃痛的发作期,尽管胃脘部有畏寒怕冷食,但同时可常见有烧心、反酸、口苦等胃热的表现。盖因胃属阳明,“二阳合谓之明”,阳气隆盛,邪郁最易化热,在寒凝的同时,可出现胃热的表现,中阳虚的同时,可见口干等胃阴伤的迹象。林佩琴提出:“火郁致痛,当苦平泄热。”(《类证治裁·胃脘痛》)所以笔者在散寒凝时,只要见有烧心、反酸、口苦者,从久痛寒化热、郁火犯胃论治,配用左金丸、栀子苦平泄热,在制方中形成良附丸与左金丸寒温并用的组方格局,确有疗效。其三,治胃痛必当柔肝,胃痛病位在胃而涉及肝。《素问·六元*纪大论》言:“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林佩琴说:“因肝乘胃而脘痛者……当辛酸制木。”丁甘仁也说:“治肝宜柔,治胃宜通。”酸入肝,尤其在胃痉挛出现胃痛时,配芍药甘草汤酸甘合用,柔和肝体,节制肝阳,缓急止痛作用好。其四,丁甘仁治胃痛经验时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丁甘仁医案》)治痰当温阳,可用丹溪海蛤方(海蛤壳20克,瓜蒌10克)加浙贝母15克。治瘀当通络,笔者最推崇刺猬皮,此药化瘀通络止痛,且可制酸,胃痛尤其是空腹痛、夜间痛,多是胃酸对胃黏膜的攻击所致。尽管有些患者胃痛并没有反酸,但用刺猬皮、乌贼骨类制酸药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止痛效果。蒲*、五灵脂化瘀止痛作用殊,痛甚再配三七粉4克(冲),胃胀痛配九香虫5克。胃癌疼痛在辨证施治中加全蝎5克,蜈蚣3条通络止痛且可抗癌。


  

总之,胃喜润降,宜通不宜滞,通则和降,滞则疼痛,胃痛总归一个“滞”字。治痛总守“通”字,初痛多实滞,久痛多虚滞,但屡发胃痛,虚实相关联,总以“通补为宜,守补为谬”,若中阳受损,甘补温运而通之,胃阴亏虚,滋润胃络而通之。


  

病案举例


  

武某,男,55岁,于年10月5日初诊。主诉:屡发胃脘疼痛近5年。现病史:近5年来反复出现胃脘疼痛,每因饮食不慎、劳累发作频繁,以刺痛为主,偶尔反酸,胃脘常怕风,有凉感,畏食生冷凉食,医院行胃镜检查,报告均显示为(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疣状胃炎。舌暗苔薄白,脉沉细弦。中医诊断:胃痛。辨证:寒凝络瘀,肝胃不和。治法:散寒化瘀,柔肝止痛。


  

方药:高良姜15克,香附10克,吴茱萸4克,*连6克,刺猬皮15克,蒲*15克,五灵脂10克,没药12克,徐长卿15克,三七粉4克(冲),白芍30克,炙甘草6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1天。


  

二诊(年10月26日):服药第五天胃脘痛消失,按医嘱坚持服完药物,未发生胃痛及反酸、胃脘不适感,现胃脘已不怕风,仅口干,舌红苔*少津,脉沉细强。守法治疗,调整方药:上方去蒲*、五灵脂、徐长卿、三七,加太子参15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以善其后。

推荐阅读

治疗胃脘痛千余例,有效率达百分之百

“发现大美”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寒化瘀兼柔肝治胃痛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