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楼头的紫燕
苏震亚
于不经意间发现,甘肃会宁县城内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师园旧址,不仅迎来送往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的朝觐者,还接纳留宿许多不知从何而来的鸟类紫燕。肯定是一种依恋情结吧,年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天天的呢喃软语、翻飞身姿,让我在拜谒会师楼的同时免不了几度聆听,也让双目随那任何一只的飞翔姿势或远或近地张望、瞅视,有时还要看它们集体在飞檐翘翅间旋升栖落,在红柱周围盘绕,在青瓦屋面上斜飞……都有一种恬适与望尘莫及的羡慕之感了;有时看它们在整个园内的绿树游人间穿梭,虽有刹那间的惊悸受险,又总在有惊无险的释然中得到快慰;有时还要凝聚了百分之百的神情目力,追那或升云霄或旋半空的神态倩影,每每都能让人在一种性情中遐想红字当头的历史风情与现实故事!如此,这便是一种红楼情怀下的享受了。会宁会师楼头的紫燕,既具依恋情态,更有凌云之志。离开故乡会宁的二十多年里,每次去那里出差,总要到会师园谒读以会师楼为核心主题的长征会师史诗,因之总能见到紫燕在凌空旋翔、在人群与树间穿越的特别翔姿;总能听见无休止的呢喃,于或高或低、忽远忽近、忽明忽暗之间的音律。我知道那是受空气湿度影响,因小昆虫们活动的天地空间高低不同而导致它们的选向定位不同。紫燕是捕食各种昆虫的能手。空气干燥,天热风静,昆虫飘飞得高,自然要逐高处而去捕之了。空气潮湿,特别是早晨、*昏和毛毛雨时段、暴风雨来临之前,紫燕总要在低空甚至花树人流间穿插斜飞,原因是这些时段的昆虫总在低处飘飞,这样逐昆虫而食的紫燕自然不会飞向高处或很少去高处觅食。鸟通人性。益鸟的燕子根本不怕人们伤及它,所以敢在人影花树间低飞。这一点恐怕年年于房梁屋顶上筑巢生子的事实就是最真情不过的例证了。紫燕虽野性了一点,住在悬崖古楼高处,但因做事真正益人,平时捕食嬉闹便也敢在人群之间穿越。据科学家推算,一只紫燕仅一个夏季捕食的有害昆虫是要以千万甚至更大的数字来计数的。所以有人将紫燕称为田园森林之卫士,真的不是溢美之词而是以功盖名的真切对应。来到集长征纪念馆、会师纪念塔、会师楼及将帅碑林于一体的红*会师园旧址,你在观赏这些饱含红色革命意蕴建筑群落的同时,无论是耳是目,你是无法回避那些紫燕的。而早晨与*昏的会师楼头或两边城堞甚至更宽远的整个会师园内的各景点角落处,总有成百上千的紫燕在飞翔中呢喃,于呢喃间飞翔。它们或于飞檐翘翅间起落旋升,或于绿树低屋间斜穿,有的干脆在空旷无碍的园内广场颉颃亮翅……真是惊险美妙得很!而这个时辰的紫燕声,简直是无处不闻处处闻,是立体式的那种丰杂。既像是胜利归来的聚会大讨论,又像是大*出征前的总动员会,热烈吵杂、热闹气盛。但在正午及连接正午于上下的好几个小时内,特别是朗天丽日下的这一时间段,你很难看见那种群体互动翻飞的场面,也很少听见那种或激越或舒缓的声音。知事者明白,它们并非贪婪安静地午休过时,而是远征战斗在城区方圆近远不异的农田里、林草上空及其间。捕食育子的生存需要是第一要务,而客观上的灭虫护田保护林木等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与善事,谁人又能否认得了呢!由此,我不止一次地这样想:以会师楼为核心栖息地的上千只紫燕,每年的春天逐红楼而来,秋末冬初而去,越明年而又来,年年的候迁,年年的红楼情结,年年的田园卫士,年年的丰衣足食繁衍生息,可他们到底从何而来?又都去了哪里、经过哪些地方呢?好长时间内,都是我琢磨不透又不愿放弃的心事之一。今年盛夏一日,我又来到会师园会师楼下,又见那翻飞的紫燕时就多了些心思,聚神猜想时蓦然记起多年前出差经过六盘山的一次生死知遇。大约是七年前的仲夏时日,我们从庆阳回白银经过六盘山时,专门安排时间攀山顶游览了红*纪念亭。之于我有个意外:在快接近亭子的半山坡上与一只紫燕结缘。它一头撞在了我胸前的相机上当即昏死,我在抢救之间看清了下颚上的一圆紫色羽毛及整个身段。那紫燕经我一番呼吸救治,出奇地复苏后立马放生了!从此记忆便深刻脑际,它与我后来在会宁会师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