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足不出户也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居家办公也成为了部分工作者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社恐也成了很多网友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一种调侃,围绕着“社交恐惧”这个词汇而展开的动画故事,《洞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洞穴》主人公是一只不善言辞且害羞的小兔,他想要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却发现在自己住所的上下左右,甚至于自己能打洞的任何地方,都住着数不清的邻居。陌生的邻居所表达出的友好态度,却让主人公感到了一丝害怕。
社交恐惧症的真实状态
动画短片《洞穴》以温馨可爱的画面,讲述了主人公小兔如何一步步打开自己的内心,接纳无数邻居的存在,如何从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成为大家所认可的朋友。主角小兔想要建造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在他将自己的房子向四周开拓时,却发现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并不是很友好。左边住着鼹鼠一家,右边住着老鼠夫妻,下面还有青蛙家族和蜥蜴家族,还包括刺猬,蚂蚁,甚至是狗獾。这种四面都是邻居的空间,给主人公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很重的压迫感,他拼命地往地底深处挖洞,想要躲开密集的视线,想要在一个任何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建造属于自己的家。
这种敏感自卑而又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从动画画面就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即便是每一位邻居都有着非常友好乐观的态度,但主人公依旧没办法安然与他们共处一室。
打开内心的契机非常重要
主人公的洞穴越挖越深,他到了一个谁也去不了的地方,却无意中挖通了地下水。地下水沿着地洞的隧道逐渐蔓延至每一个邻居的家,眼看情况迫在眉睫,主人公终于敢于放开自己的内心,勇敢敲开了那扇他恐惧的大门,却发现那些让他接连退步的们,也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们热情而友好,并不在意主人公的拒绝和冷漠,即便是在知道主人公无意中挖通地下水差点淹了他们的家之后,这些邻居依旧对主人公抱有着非常温和的态度。
有时候社恐人群的小心翼翼,不仅在于自己给自己内心的一种压力,也更是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其他人添麻烦。即便是自己所恐惧的那些问题永远不会发生,但只要它们发生的几率达到了微小的1%,自己则率先把自己给否定了。
不过,动画作品依旧是动画作品,展现出来的是在现实情况下最完美的那一面结局。虽然动画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开心,但是假设要将这种情况映射到自己身上来的话,应该有很多人没办法像主人公一样豁达的接受此刻的状态。
另一个方面说明,《洞穴》这部动画短片也透露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捷径,那就是想要让陌生人之间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需要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互助友爱最能展现出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尊重有的时候陌生人无意中一个善意的举动或帮助,也会在其他人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善意的举动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内向与外向不应该沦为负面词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的声音对内向者呈现出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认为随时随地能大方而流畅的表达自己态度的外向的性格才是人类正常的性格。相反的,内向性格则是经常出现在一些批评的语气中,给了内向者们一定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内向与外向只是形容性格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内向者温柔而细腻,外向者热情而大方,两者均有各自的优势,哪能用简单的一个词汇去否定一个人在社交方面的价值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恐惧这个词汇也逐渐流行在网络中间,成了网络的热门词汇,正如外向者不理解内向者能够安静待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一样,内向者也完全不能理解外向者在陌生人面前侃侃而谈的姿态。内向与外向作为人类的两种性格,并无优劣、好坏、是非之分。
来自他人的包容和善意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我们要坚信这个世界上的善良一定要比邪恶多多。假设将《洞穴》动画背景映射到现实世界中,随着社交软件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也明显的充满了浮躁的气氛。科技拉动了世界范围内信息的传播,也隔开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机会,有人说网络是一面照妖镜,能够将人类心最阴暗的地方无限放大。但同样的,它也会极大地传播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传递。有时候一些负面的消息让我们感叹人心险恶,但更多的时间我们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更多善意和包容。
当然,发散善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想法,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因此,不要再将内向,内敛,社恐这些词汇当做指责他人的词语。
总结
很多人对社交恐惧症有一种偏见,但这种偏见应该在社会的进步中逐渐消亡,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进而消除因性格的差异而造成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我是努力不咕咕的千事君。
本文章由原创,请勿搬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