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霜:不代表民意的调查,意义何在?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该调查中心称,此次调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这是全国假日办“改编”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后,首个关于放假的调查问卷。截至发稿时,调查问卷呈现“一边倒”的情况,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12月8日《北京晨报》) 每当话题涉及春节放假总是能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和讨论,每次舆论的主流论调都是对现行春节放假安排强烈不满,强烈呼吁增加春节假期。让人感到滑稽的是,尽管对国民的期待谙熟于心,但调查里永远不会没有“增加春节假期”的选项。 据悉,此次人大调查中心发布的上调查问卷,只有三方面内容,“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如何放假?”以及参与者选定年龄段、职业类别。而第一个问题给出的选项,也只有三个:“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正月初一至初三”,“无所谓”。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三个选项都并非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只能“差而求其次”,无法完全表达民意。既然民意调查不完全代表民意,那么意义何在?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人大开展调查,是为了提高假期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满意度。然而,不能代表民意的民意调查,自然不能提高民众关于春节放假安排的满意度,这也是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在放假安排出炉前,进行过广泛的民意调查,相关方案也已按照主流民意进行调整适配,但方案出台后舆论场中仍是“骂声一片”的原因。“增加春节假期”的主流民意被忽略的民调,不要也罢。 进一步看,人大调查中心也有着其现实的无奈。放假安排的民意调查,是对已定法定假日的东拼西凑,即春节放假3天,挪假后拼成7天。无论怎么挪,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春节增假”不解决,放假安排就是烫手山芋,谁接手,谁挨骂。 关于“春节增假”的呼吁,年复一年,日益激烈,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关于春节假期的延长需求日益急切。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工作所需,大多数民众都背井离乡,拼搏在外。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解不开的情结,具有文化传承、探亲访友、亲情慰藉等诸多现实的意义,要求延长春节假期成为了国民在假期安排方面的主要需求。 国家法定假日安排理应进行调整,否则民意调查永远只是做做样了,不代表真正的民意。调查的结果不如民意,如何安排也不会让民众满意。 卢霜
: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