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角度,技术同样存在“一刀切”的局限。例如色情内容,机器通过识别肌肤裸露面积来判定是否违规,而这个会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性的照片受到波及。
作者
石灿金木叶
编辑
铁林
今天的文章,我们从三张图开始。
某购物平台上的女郎内衣服装图。
米隆雕塑《掷铁饼者》罗曼锡青铜复制品,公元2世纪,藏于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
米丝蒂·科普兰和詹姆斯·怀特赛德在《天鹅湖》中。
是不是觉得这几张图不该出现在我们的文章里?别着急关掉,我们可没别的意思。
我们想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图的含义会在不同时间、场景产生不同变化。
购物平台女郎内衣服装图出现在在购物平台上无可厚非,《掷铁饼的人》图出现在博物馆里再正常不过了,你要是在剧院里看到舞蹈演员跳天鹅湖,会持欣赏态度去赞赏。
他们自身的意义被人赋予,人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判断。就在我们以为各种内容位居其位时,它们实际上正发生根本性改变。
每年我们生产出万首新歌,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亿个博客帖子,亿条推特信息,4万件新产品。
凯文·凯利在他那本著名《必然》中如此写道。
技术进步,将人类的产生新观点、制作新事物的生产力完全从工具的枷锁中释放出来,“今天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要比10年前容易10倍,写作并出版一本图书要比年前容易倍。”
而且技术还在不断降维,人类的内容生产力还在持续提升。
就以图片为例,全球每年新增的图片数,年是0.6万亿张,年是1.4万亿张,短短4年足足翻了一倍。
1.4万亿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上传一张,得上传38亿年。要知道,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也就45.5亿年而已。
信息大爆炸,带来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过滤。《必然》一书的副标题叫“理解将塑造我们未来的12种技术力量”,其中一种,就是过滤。
“过滤”势必会成为未来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一种技术。
凯文·凯利也认识到,虽然传统的过滤机制仍在发挥着作用,“但在处理未来10年急剧增长的各种选择时,我们就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
“过滤”首先承担的是“守门人”的角色,这是它必须坚守的底线和构建的壁垒。近来年,无论中外,互联网世界都始终笼罩在被“黑产”和“灰产”侵扰的阴影中,色情、暴力、*博、迷信、恐怖言论、种族歧视、诈骗、虚假广告……它们就像四处蔓延的污水,侵蚀着一个个平台。
如果纯靠人工审核,这是难以估算的工作量。
就以今日头条为例,每天用户上传的文章数量达60万篇。如果每个内容都要人工审核,审核团队规模可能得10万人起步。
这就像电话出现的早期,不同线路都需要接线员处理。美国电话公司曾惊讶地发现,按照电话普及的速度,几年后,所有美国女性都当电话接线员还不够。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技术将改变这一切。技术也将承担第一层“过滤”机制,充当第一道门的“守门人”。放眼全球,所有互联网公司,多多少少都会依赖技术来解决第一道门的“守门人”问题。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谷歌,还是国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