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包子引发的思考如何给亲子关系一份边
TUhjnbcbe - 2023/7/13 23:58:00

之前,一部充满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动画片《包宝宝》殷勤,很多家长对于现下家庭教育的思考。

这一部动画片仅仅有7分半的时间,并且剧情当中没有一句真实的对白。导演石之予通过利用美食、家庭和爱这种世界通用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来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苦和乐。

很多观众都表示通过观看这部短片,都被短片中的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相处模式所震撼,别让人们了解到现在很多家庭都充满了这种中国式的教育模式,不仅束缚了家长,也束缚了孩子。

这一部短片的开始,是一对空巢老人生活的日常,他们像很多家庭当中的父母一样,由妻子进行做饭,丈夫吃完饭之后匆匆忙忙的上班,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

但是当妻子在吃到最后一个包子的时候,包子却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并且逐渐成为了一个小孩子。

当这个“包宝宝”变成孩子之后,就占据了妻子的整个生活,我们能够明显地从短片当中感受到母亲的喜怒哀乐都是有“包宝宝”牵制的。一直以来,母亲都对宝宝细心的照顾,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

但是当“包宝宝”慢慢长大之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要喝,妈妈做更多的交流,两者之间完全形成了两个世界。

直到“包宝宝”从外面带回了自己的女友,并且准备收拾行李离开家和女友同住,剧情当中的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急切之下将“包宝宝”吞进了自己肚子里面,所以现在不能自已。

这个时候镜头突然间出现了转换,原来这只是妈妈做的一个梦,而之后孩子也回到了家里,并且给了母亲一份充满母子情感的食物,两个人之间的亲子情感释然了。

通过这一部影片,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思考,在生活中很多家长明明对孩子做到了急切的关心,却让孩子表现了越发的叛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家长和孩子之间也需要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

我们都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边界,城市和城市之间也具有边界,但是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边界。

关于边界感,著名的心理法则“刺猬法则”就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刺猬法则”是指两个困倦刺猬因为彼此寒冷而拥抱在一起,却因为自己身上长满了刺而感到不舒服,之后他们离开了一段距离,却又因为天气的寒冷凑到一起,来回折腾之下,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会伤害到彼此又能够获得到对方的温暖。这就是著名的刺猬法则,也暗示着在人际交往当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边界感。

当刺猬法则应用到家庭教育当中时,就寓意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设定一定的边界感,让彼此处于一个安全又舒适的距离,不会给彼此带来伤害。

家庭当中缺乏边界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1.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正面管教》当中就提到了大人和孩子之间三种主要的互动情况:

严厉:在这种教育环境模式下,家长和孩子一直都是处于下达命令和接收命令的模式,孩子在家长的管教之下,只有服从。

娇惯: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家长给予了孩子无尽的选择,孩子想要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却也让孩子培养得越发的骄纵。

正面管教:给予了孩子有限的选择,也让孩子充满自由,是一种更为恰当的教育方式。

其中严厉式的教育方式,家长会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更为的被动,也让孩子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2.损害亲子关系

缺乏边界感的教育方式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窥探孩子的隐私,命令孩子。

马洛斯需求理论当中由低到高将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社交需求是在孩子4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萌发的,之后也在不断的增强。而尊重孩子的需求,是在社交需求不断增强的时候同时被激发的,萌发孩子的尊重需求,大概在孩子10岁左右。

当孩子在社交需求的牵引之下,会更加的想要和其他人进行接触,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隐私。这个时候孩子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被家长所接受,尊重自己,将自己当作一个个体来看待。

一定程度上,家长缺乏边界感,会让家长更加窥探孩子的隐私,孩子自我成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亲子之间产生冲突,男孩子之间的关系。

3.孩子面对学习愈发叛逆

攀登老师曾经说过:教育孩子就是引领孩子的过程,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更多的就像一名导游,而孩子像游客。如果这位“导游”强制性的要求“游客”展览景点,即使收获良多,“游客”也不会高兴。

当家长强制性要求孩子学习时,孩子就会表现得越发的叛逆,越发的抗拒学习。

想要让孩子喜欢让学习,家长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主动学习。

家长应该如何划分与孩子的边界?

1.重视孩子的独立人格

当孩子处于幼儿时期时,就会萌发自我意识。随后孩子会逐渐发觉自己和他人的特殊性,就会越发的想要获得独立,只有家长懂得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时,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给予孩子私人空间

很多家长都有侵犯孩子隐私的行为,这不仅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也会更加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重视孩子的私人空间是对孩子隐私的一种重视,孩子面对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时,也会更加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3.懂得适时的退出

当孩子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时,家长们就要学会得体的退出孩子的世界。这个退出并不意味着疏远孩子,冷漠的对待孩子。而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放手,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自由地生长。

真正聪慧的父母,就会随着孩子的逐渐的成长而得体退出孩子的世界,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让孩子逐渐地变得独立。

4.拒绝对孩子的包办

很多家长由于过度的溺爱孩子,就会对孩子事无巨细的进行培养,虽然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成长得更为轻松,但是也会对孩子的能力发展进行限制,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放手,能够更为明显的看到孩子的进步。

5.家长和孩子应该产生共情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曾经提出共情的概念,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更好的帮助孩子进行成长,同时恰当地将自己的共情传递给孩子,从而获得孩子积极的反馈。

周国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双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双方独处的权利。

懂得为爱保持边界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也更加有利于孩子本身的发展。家长们要学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时的退出,可以更好地看到孩子的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包子引发的思考如何给亲子关系一份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