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刺猬公社编辑部刺猬公社
爱电影的人不会走散。
文
星晖
编
园长
年5月,淘票票“爱艺之城”用户数突破万。
作为大众印象中带有“小众”色彩的艺术片观众社区,“爱艺之城”已抵达百万用户的里程碑,其行业意义也走到了值得被再度审视的历史节点。
时间拨回到年的夏天。于8月30日举办的《徒手攀岩》首映礼上,淘票票与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一同宣布了“爱艺之城”的上线,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成为首个入驻“爱艺之城”的电影账号。
从一开始,“爱艺之城”就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第一天加入的人数应该是0多人。到底有多少影迷喜欢艺术电影?我们会有一些小小的担忧。”运营人员表示。
当时没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个被担忧的新生社群会在未来壮大至此,亦无从知晓精彩的故事将接踵而至。
时至今日,被百万影迷选择的“爱艺之城”已然成为国内领*的艺术电影社区,同时也是精准的艺术影片分发平台。
沉甸甸的答卷背后,更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座不断成长的“爱艺之城”,对中国艺术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走向舞台中央
年元旦前夕,《徒手攀岩》的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在社交网络晒出与女友的合影,向全世界宣布订婚。
这或许谈不上爆炸新闻,但对于大洋彼岸的“爱艺之城”来说,讯息本身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徒手攀岩》正是项目的起点。
于是在跨年时分,“爱艺之城”的运营们给当时加入社区的每个用户都发送了一条短信,里面分享了亚历克斯订婚的喜讯,以及一段诚恳而温情的话语。
“未来一切都会好的,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也会越来越好,大概这样的一段话。”“爱艺之城”运营顾顾回忆道。
此后的跨年日,“爱艺之城”会推送年终总结,记录一路的欢笑、收获与值得铭记的好电影。运营们常常在这些时刻收到一张张截图,多半是影迷们发在朋友圈里的感慨。“又一年过去,我们竟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
“爱艺之城”一步步壮大。显然,这并非一个用宏大话语就能笼统概括的过程。这座社区的成长是具体的,它由无数细节织就,需要像种子一样积蓄力量。
事实上,在“爱艺之城”的进化过程中,社区战略的更新迭代绝非一蹴而就。经历了最初的用户增长后,“爱艺之城”的运营者们试着去理解用户的使用动机,一场以服务用户为锚点的营销升级就此拉开序幕。
通俗地讲,“爱艺之城”的目标是在艺术电影片方和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适逢经典影片《情书》修复重映,这成了“爱艺之城”营销升级的一次大考。在沉淀了一定用户体量的基础上,“我们也是想测试一下,如果今天我拿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去服务影迷,会不会有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
《情书》的实战结果证明,“爱艺之城”的转化效率是喜人的。沿着这条有迹可循的路径,“爱艺之城”针对更多具体影片发力,让艺术电影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曝光、更多排片,最终实现电影和观众的匹配。
与此同时,艺术片观众对社区的需求远不止“优惠的价格”。从这一考虑出发,“爱艺之城”开启了延续至今的内容化升级。
关心行业的影迷常有这样的困扰:电影资讯纷繁复杂,信息的分发渠道既分散又不稳定。作为对策,“爱艺头条”应运而生。每天中午12时,“爱艺之城”会推送四条艺术影片新闻,汇集成“爱艺头条”,让影迷能紧跟文艺潮流最前线。
另一个尤其引人注目的栏目是观影团。“爱艺之城”与艺联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帮助一些知名的观影团项目招募影迷,例如“观影马拉松”等。这些观影团吸引了众多踊跃报名的影迷,“爱艺之城”的不少用户甚至会专门“盯着这个板块”。
“爱艺之城”之所以进行内容化升级,初衷是从更多角度激活用户的艺术生活。观影团项目的效果比想象中更激励人心,“用户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在线下结识了一批又一批特别好的朋友,通过各种各样的社群,他们日常可以讨论起艺术电影,认识了彼此。”
也正是在内容化升级的实践中,爱艺之城的运营们越发清晰地意识到:影迷们其实十分需要这份身份认同感;当情感连接建立,圈层社交启动,艺术片的观众们才会更加活跃。
而这一切进步的前提,是不断试错与积累经验。
为了有效地建设社区,“爱艺之城”常常对用户展开调研,观察他们的特征。在经年累月的沟通中,运营们发现这群艺术影迷有着极高的黏性与活跃度。
由于老影迷们相当了解电影行业台前幕后的制作周期与行业信息,所以表达意见时颇具专业性,视角也异常多元。“比如说‘屏摄’,这对很多影迷来说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行为。”顾顾解释道。
聆听影迷声音后,“爱艺之城”在后续的观影团招募中,把有关“不文明观影行为”的问题明确写在了招募问卷中,其中就包括了“屏摄”。
另一个鲜明的关键词则是“收藏”。通过对“爱艺之城”的用户进行调研,运营人员发现艺术片影迷有着显著区别于普通影迷的特点,即对收藏行为的高